对接人离职,付款流程中断,德国客户的欠款如何收回?

案情简介
债权方:山东某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债务方:德国某公司
拖欠金额:177463.05美元
拖欠时长:4个月
2023年初,山东公司和德国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295771.75美元的购销合同,双方约定预付40%的货款作为定金,剩余款项收货后15天内完成支付;
收到定金后,山东公司按月备货发货给德国公司,但是到了应付款日,对方却没有如约履行付款义务;
山东公司立即联系德国公司对接人,对方表示因老板脾气不好,自己已经辞职不干了,后续事宜让其自行联系德国公司;
山东公司听闻此事,便立刻给德国公司老板发邮件要求尽快支付尾款,却不想一封封邮件发出去如石沉大海,山东公司顿感不妙,为免夜长梦多,遂委托催全球代为处理,希望利用专业机构的本土优势,施压德国公司,尽快收回欠款。
催收策略
催收律师接案后,立即对债务企业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制定了一套催收方案:
(1)初步调查
① 该案债权资料齐全,能有效证明交易真实存在,且发票对账单等可以作为辅助证据、证明该交易涉及的具体金额;同时该案货款逾期仅四个月,时间较短,有利于提升回款效率。
② 催收律师对债务企业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规模不大,成立时间仅有5年,但是经营正常、收支平稳,完全有能力偿还欠款。
(2)制定策略
① 与关键人建立联系。该案对于企业催收的难点在于联系不到债务方决策者,而这一问题委托给专业催收机构后,迎刃而解。
利用本土优势和自身渠道资源,催收律师能精准锁定债务方关键人,并与之建立联系,进行施压,迫使对方直面债务问题。
② 施压谈判。该案债权资料齐全,唯一的劣势是缺乏货物验收合格单,不排除债务方可能会以质量问题为由,拖延时间、拒绝付款;且由于未指定检验单位,届时可能出现造假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催收律师需强力施压,要求对方提供存在质量问题的货物样本,同时指定了一家坦桑尼亚公信力极高的检验公司,让其去检验。
若货物确实存在问题,债权方应积极配合解决,协商处理;
若货物无质量问题,则应持续施压,要求债务方支付相应欠款。
案件结果
该案,如催收律师所料,债务方果然提出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但是对方无法提供任何关于质量问题货物的图片,同时也拒绝出具检验报告等证据材料。催收律师利用德国征信系统施压,成功打击了债务方的侥幸心理,最终177463.05美元欠款分两期支付,2023年10月29号,债权方收到最后一笔款项,该案顺利结束。
案件总结
1、关注交易前风险
(1)重视客户背调。尽可能多的了解合作方人员信息,除对接人之外,还应知晓决策者、董事、财务等人员信息并保持联系。以防单线对接,人员变动,导致交易中断或付款流程中止。
该案,由于对接人离职,后续付款事宜无人办理,且此前与债务方老板基本无联系,造成自行催收时,对方直接置之不理。
在此提醒所有外贸人,交易前,对客户进行背景调查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客户背调不仅仅是了解对方的资信情况,还能初步了解交易对手的企业信息,加深联系;
一般情况下,企业可通过专业的信用机构,调取合作方的信用报告或利用客户背调工具,获取信息。
(2)重视合约细节。合同是交易中最重要的文件,若合约条款不明,极有可能造成债权瑕疵或出现让交易对手钻空子的风险。
该案,由于合同中未约定货物质检单位,就给了债务方以可乘之机。
对于小微外贸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缺乏,无法顾及的合约细节已成常态,但是若不重视该问题,一旦风险发生,造成损失更是追悔莫及。
建议:如果外贸企业中缺少专门的法务审查合同,可委托至涉外风控团队,利用其优势,审查合约条款,拟订合约内容,加固交易安全。
2、关于德国征信系统
德国对于个人征信比较重视,建有全民信用数据库,储存了所有在德国居民的各类信用信息,信用体系采用0—100的评分制度打分,分数越高信誉度越高。一旦信用值降低就很难做生意了。
比如在德国,若一个人乘公交车逃票,在应聘时,会因为诚信问题很难被录用。
3、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利用专业催收机构的本土优势、专业优势、处理案件的经验优势,能够快速定位债务方,并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合规的催收策略,可以更快的帮助债权方收回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