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意大利发出破产红色警报:30,000家风险公司摇摇欲坠,数百万意大利人瑟瑟发抖

意大利发出破产红色警报:30,000家风险公司摇摇欲坠,数百万意大利人瑟瑟发抖

风险预警
2025-03-26
意大利发出破产红色警报:30,000家风险公司摇摇欲坠,数百万意大利人瑟瑟发抖。
 

 

根据全球领先的商业信贷保险机构安联保险的数据,未来两年全球公司破产率将继续增长。继 2024 年增长 +10% 之后,预计 2025 年将再增长 +6%,2026 年将再增长 +3%。这些数据将带来连续五年的破产率(2022-2026 年)。

 

意大利未来两年可能将有近 30,000 家公司面临破产风险

 

在意大利,2024 年下半年企业破产恢复的数量大幅增加,在全球范围内纪录大幅增长之一,即 +45%,而 2023 年为 +9%。

 

有趣的是,这种加速是所有行业都出现两位数增长的结果。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建筑业(+62%)、制造业(+58%)、贸易业(+50%)和酒店业(+39%),后者也是 2012-2019 年期间唯一一个破产数量大幅超过纪录数量的行业。

 

与其他欧洲国家不同,意大利的企业破产率仍然低于危机前的水平(-8%,截至 2024 年底) 。

 

2025 年和 2026 年经济增长持续疲软,以及货币政策支持有限,将导致下一阶段的破产案例增加,根据研究,这可能使 2025 年的破产案例数达到 14,000 例(+17%),2026 年的破产案例数达到 14,300 例(+2%)。

 

2025-2026 年:全球企业破产数量增长远未结束

 

展望未来,安联贸易专家预计 2025 年和 2026 年公司破产率将进一步上升,从而成为连续五年(2022-2026 年)的增长年。“我们认为,由于降息延迟、不确定性增加和需求疲软,全球公司破产率将在 2025 年增加 +6%,2026 年增加 +3%。与高利率相关的压力可能会给负债累累的公司以及面临特定财务挑战的公司带来压力——例如绿色转型、与 IA 或供应链的竞争。

 

同时,长期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促使企业采取等待的态度,从而减少活动,而本已脆弱的企业则会因此受损。此外,还有其他风险因素,例如持续缺乏经济动力以及疫情后破产的处置。创业环境从未如此复杂和动荡,企业必须保持警惕,以避免随之而来的破产风险”,安联贸易首席执行官 Aylin Somersan Coqui 解释道。

 

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全球企业破产数量的增加也可能对就业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安联贸易的数据,到 2025 年,这种情况将直接危及 230 万个工作岗位(与 2024 年相比增加 12 万个),而到 2026 年,这一增幅将有所控制(增加 3 万个)。西欧(110 万)将受到最严重的影响,其次是北美(45 万),这两个地区都创下了十年来的新高。在亚洲,有 32 万个工作岗位面临风险,自 2022 年以来,这一数字一直保持基本稳定。风险最大的行业是建筑、零售业和服务业。

 

高利率风险和可能爆发的商业战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全球破产问题

 

信贷扩张可为企业提供管理债务、支持运营和投资增长所需的流动性,从而帮助减少企业破产。获得信贷还使企业能够再融资债务、填补收入下降并避免破产,尤其是在经济衰退阶段。

 

尽管 Allianz Trade 预计欧洲和美国的利率都会下降,但通胀风险(尤其是美国的通胀风险)可能会阻碍利率的下降。信贷成本的上升和信贷可获得性的下降可能会导致信贷增长放缓,从而加剧金融状况,并增加高风险公司的违约风险。

 

据安联贸易估计,信贷(支持力度)减少 1% 将导致未来三个月破产率增加:美国增加约 3%,德国增加 0.4%,英国增加 1%,法国增加 2%。

 

然而,主要风险是可能发生的贸易战。“如果欧洲经济表现差于预期,动力进一步减弱,或者亚太地区经济韧性减弱,与中国(贸易)相关的障碍加大,我们对破产的预测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也将带来风险。此外,地缘政治也可能成为不稳定因素,俄罗斯与乌克兰和中东地区冲突不断,中国南海局势紧张,中国台湾问题政治不确定。

 

“全面的商业战争将使我们对破产率的预测,在 2025 年和 2026 年分别上升 +2.1 个百分点和 +4.8 个百分点,分别达到 +7.8% 和 +8.3%。这意味着美国将有 6,800 起破产案,西欧将有 9,100 起破产案”,Allianz Trade 公司破产研究首席分析师 Maxime Lemerle 总结道。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微信扫码,测评催收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