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中美关税利好哪些行业?

中美关税利好哪些行业?

干货工具
3小时前

2025年,中美关税战再度升级,双方将彼此商品关税税率推高至125%,这场持续近十年的贸易博弈已从经济摩擦演变为全球产业链的重构战役。美国以“对等关税”为名,试图通过极限施压削弱中国制造竞争力,而中国则以“稀土断供、技术反制、市场多元化”三重策略展开反击。关税战表面是贸易壁垒之争,实则成为中国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半导体、新能源、农业、战略资源等关键领域加速突破,国产替代与技术革新浪潮席卷而来。

国产替代与科技自主产业

一、国产替代与科技自主产业:关税倒逼技术突围

1. 半导体与高端芯片:国产化率跃升,车规级芯片加速替代 

关税压力直接冲击美国半导体企业。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最新规则,集成电路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这导致TI、英特尔、ADI等依赖美国流片产能的企业面临高额关税。以TI为例,其2024年中国区营收占比达19%,但受关税影响,高端CPU、车规级IGBT芯片等产品的进口成本激增。为规避风险,国内企业加速转向国产供应链。中芯国际国产化率从35%提升至45%,斯达半导在车规级IGBT芯片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国产设备采购比例大幅提升。

2. 量子科技与6G通信:核心技术突破,摆脱外部依赖 

关税战背景下,中国加速布局前沿科技领域。量子通信、太赫兹通信等核心技术成为政策扶持重点。华为、中兴等企业在6G研发中率先突破,通过自主研发降低对海外技术的依赖。同时,卫星互联网领域进展显著,中国星网与千帆星座计划稳步推进,与美国星链形成竞争替代,产业链相关企业如上海瀚讯、天银机电等迎来发展机遇。

二、高端制造与工业母机:政策扶持与自主可控双轮驱动

1. 工业母机专项补贴:国产化率冲击45% 

美国对数控机床等高端制造设备加征关税,倒逼中国加速工业母机国产化。政策层面,工信部推出“新质生产力培育计划”,对埃斯顿、汇川技术等龙头企业给予专项补贴。2025年一季度,国产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替代率突破70%,数控机床国产化率提升至45%。科德数控等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实现关键功能部件国产替代,有效规避贸易战风险。

2. 面板产业链:海外布局与高端市场双线突破 

关税压力促使面板企业优化全球布局。京东方、TCL华星通过越南、墨西哥等海外工厂规避关税,同时加大在Mini LEDOLED等高端显示技术的投入。2025年,中国大陆面板厂在全球TV面板市场占比达67%,车载显示面板份额突破51%。在驱动芯片领域,通锐微、奕斯伟等本土企业加速国产化,TFT-LCD驱动芯片本土化率从2020年的10%提升至34%,显著降低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

新能源与绿色经济

一、新能源汽车:关税倒逼全球化布局,技术授权开辟新路径 

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25%关税,但实际影响有限。2024年中国自主品牌整车出口美国仅11.6万辆,且多为美系品牌返销,自主品牌占比极低。车企迅速调整策略:比亚迪通过泰国、匈牙利工厂规避关税,规划年产能15万辆,瞄准东南亚与欧洲市场;奇瑞与西班牙Ebro合资建厂,实现本地化生产。更值得关注的是技术授权模式——宁德时代与福特、通用合作,在美国建设磷酸铁锂电池工厂,由美方承担资本开支,宁德时代输出技术与管理,收取专利费与服务费。此模式既规避政治风险,又通过轻资产运营实现全球扩张。

二、光伏与储能:关税壁垒加速技术迭代,全球供应链重构 

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累计关税达104%,锂电池关税达82.4%,直接冲击全球70%的光伏产能。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呈现三大趋势: 

1. 产能全球化:隆基绿能TOPCon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6.5%,在东南亚设厂规避关税;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已投产,匈牙利工厂2025年产能将达100GWh。 

2. 技术升级:华为推出“光风储发电机”技术,通过高频高密化、高压高可靠设计,将光伏度电成本再降15%。其智能组串式储能平台获德国莱茵TÜV最高安全认证,支撑电网稳定性。 

3. 市场多元化:比亚迪在沙特获12.5GWh储能订单,阳光电源在南非部署1.2GW光伏电站,天合光能中标澳大利亚2.1GW项目,形成“中国技术+全球市场”的新模式。

三、风电与氢能:政策红利驱动国产替代,氢能基建加速落地 

国内政策倾斜为风电氢能注入强心剂。风电领域,金风科技一季度中标量6.9GW,陆上风电机组价格企稳回升至2000-2200/kW,行业盈利显著改善。氢能方面,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支持可再生能源制氢及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地方政策密集出台:江苏规划2030年建100座加氢站,推广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广东中山对氢能技术攻关最高资助1000万元。企业层面,亿华通氢能基建加速,参与广州天河区、浙江嵊泗县等多地项目,推动氢能在交通、冶金领域的应用。

农业与食品加工

一、种植与深加工:豆缺口催生产业链闭环,北大荒模式成标杆 

美国对中国大豆加征25%关税,叠加巴西干旱导致的全球减产,推动国内大豆价格飙升。北大荒集团通过“扩种+深加工”双轮驱动,填补60%的国产替代缺口:一方面,在黑龙江、吉林等地新增种植面积120万亩,采用高蛋白大豆品种,单产提升至420/亩;另一方面,投资50亿元建设大豆蛋白、浓缩磷脂等深加工产线,将国产大豆附加值提升3倍。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链闭环模式——中粮集团联合九三粮油,在天津建设年处理150万吨大豆的综合产业园,实现“种植-加工-物流-销售”一体化,显著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二、食用油加工:关税战成就本土龙头,金龙鱼市占率突破40% 

加拿大对中国菜籽油加征18%关税,直接冲击进口依赖度。金龙鱼通过“原料替代+渠道下沉”实现逆势增长:在原料端,增加国产油菜籽采购比例至65%,并开发高油酸花生油作为补充;在渠道端,推出5L以下小包装产品,价格较进口品牌低15%,快速抢占下沉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金龙鱼食用油市占率达41.3%,较关税战前提升8.7个百分点。同时,鲁花集团凭借“5S压榨”技术,在高端花生油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营收同比增长22%。 

三、肉类与饲料:双循环格局显现,双汇发展利润修复超预期 

美国猪肉加征37%关税,推动国内生猪养殖企业加速布局。双汇发展通过“国内养殖+海外并购”构建双循环体系:在国内,与牧原股份战略合作,锁定年供应300万头生猪;在海外,收购波兰肉制品加工厂,规避关税同时拓展欧洲市场。2025年一季度,双汇净利润同比增长18.6%,毛利率回升至19.3%。更值得关注的是饲料环节——新希望六和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将豆粕用量降低20%,推出低蛋白日粮配方,每吨饲料成本下降120元。海大集团则布局水产饲料高端化,其虾料产品添加益生菌,养殖成活率提升至85%,售价较普通饲料高30%。 

战略资源与稀土产业链

一、稀土永磁材料:出口管制重塑全球格局,新能源需求点燃涨价引擎 

中国对稀土永磁材料实施出口配额管理,直接推升全球市场定价权。北方稀土通过“技术升级+资源整合”巩固龙头地位:一方面,投资30亿元建设高性能钕铁硼产线,产品磁能积提升15%,满足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需求;另一方面,整合四川、江西稀土矿资源,将氧化镨钕自给率提升至85%。更值得关注的是需求端爆发——新能源车与风电领域成为最大驱动力。比亚迪汉EV车型单台电机稀土用量达3.2公斤,带动北方稀土全年订单量增长40%;金风科技16MW海上风机采用直驱永磁技术,单台稀土用量较传统机型翻倍。供需两端共振下,氧化镨钕价格较关税战前上涨68%,突破90万元/吨。 

二、能源矿产:关税倒逼供应链重构,俄气进口突破500亿方 

美国对中国煤炭加征15%关税,LNG加征23%关税,倒逼国内能源企业加速“自产+俄气”双线布局。中国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长期供气协议,2025年俄气进口量预计达520亿方,同比增长31%。陕西煤业则通过“智能化开采+长协定价”巩固市场:小保当煤矿建成全球首个7米大采高智能工作面,单日产量突破6万吨,成本较进口煤低20%。更值得关注的是技术突破——中煤能源开发煤基乙醇技术,将煤炭转化效率提升至41%,每吨乙醇成本较传统路线低1200元。在关税战与碳中和双重压力下,煤炭行业集中度CR1063%陕煤、中煤等龙头市占率持续提升。

本文转自外贸全球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