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的欧洲企业实行逾期付款的伪善行为

[本文来源于2023年07月06日YAHOO网站. ]
超过三分之一(37%)的欧洲企业承认,越来越多的企业向其供应商付款的时间,比他们自己的客户和顾客接受的时间晚。
一半(54%)的人希望能更快地支付给他们的供应商,但不认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这是可行的。
62%的欧洲企业认为,减少逾期付款将使企业能够在产品上进行更多的投资,并扩大服务。
斯德哥尔摩2023年7月6日电 /美通社/ -- 超过三分之一(37%)的欧洲企业对其供应商的付款时间越来越晚,比他们自己的客户和顾客接受的时间要晚。这是根据Intrum的2023年欧洲支付报告的调查结果。在英国,这一数字上升到54%,与法国(36%)、德国(36%)和西班牙(33%)等邻近的欧洲国家相比,这是一个显著的高峰。
虽然公司提倡按时付款,但大多数公司并没有以身作则。在各种规模的企业中,付款的虚伪性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这意味着不得不承担逾期付款不仅是常见的,而且是所有行业都期望的。
尽管如此,企业在延迟付款时表现出遗憾;超过一半(54%)的欧洲企业希望更快支付给供应商,但在当前高通胀、利率上升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的经济环境下,他们认为这并不可行。
接受延迟付款以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
欧洲支付报告显示,超过一半(53%)的企业将接受比他们心理预期能接受的更长的付款期限,因为他们不想破坏客户和顾客关系。从各行业来看,建筑公司(57%)最有可能接受延迟付款以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紧随其后的是政府和公共部门的企业(56%)以及运输和物流业(56%)。
令人担忧的是,47%的欧洲企业承认,在过去一年中,他们被迫接受更长的付款期限,以避免其客户和顾客破产的风险。而且,自2022年中期以来,破产的情况明显在增加。
(企业规模)大小是否重要?
虽然大型企业历来利用其规模和影响力来获得青睐和还款宽限期,但Intrum的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要求在支付条款方面有更多的灵活性。近五分之二(39%)的中小企业表示,他们更有可能向供应商要求更长的付款期限或比约定的时间晚支付发票,而大型企业只有35%。这可能是因为小型企业的财务缓冲能力相对较低,因此更容易受到困难的经济环境影响。
对于延长付款期限的要求,53%的企业承认他们会接受大公司的要求,但更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同样的待遇。整个欧洲仅有三分之一以上(38%)的企业表示他们会接受中小企业更长的付款期限。
原因和代价
在研究伪善的逾期付款的原因时,除了困难的经济环境,一半(50%)的欧洲企业表示,当他们处于发展阶段时,他们难以及时升级他们的流程和管理。
此外,50%的企业将延迟付款归咎于糟糕的规范和流程,声称这些流程不够强大,无法在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支持财务可持续性。这凸显了在当前环境下,扩大企业规模所涉及的成长的痛苦,以及与延迟付款有关的深层次问题。
来自Intrum的早期研究表明,整个欧洲的企业花了超过四分之一的工作年,即74个工作日来追讨逾期付款。欧洲企业花在追讨逾期付款的时间,使欧洲经济损失了2750亿欧元。这比芬兰的整个GDP[国内生产总值]的2720亿欧元还要多。
处理逾期付款问题有助于企业发展
如果延迟付款变得不那么普遍,这将使企业能够将这些重要的现金流,投资到他们业务的其他领域,为他们的长期发展做好准备。三分之二(65%)的欧洲企业表示,来自客户和顾客的更快付款,将使他们的公司能够更快地支付自己的供应商,使他们能够保持客户关系。62%的企业表示,承担更少的逾期付款,将使他们能够增加对产品的投资并扩大其服务范围。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向其供应商付款时突破了界限并承担了风险,因为他们没有言出必行。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全面的趋势,从大型企业到中小企业都是如此,并可能对关键的工作关系产生危险的后果。"
"不按时付款会产生连锁反应,阻碍所有企业投资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能力。在极端情况下,这甚至意味着企业不能按时支付自己的员工(工资),或者在等待付款时不得不错过他们的财务义务,这可能导致破产。平衡短期现金流压力,同时继续优先考虑及时付款,对于确保企业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并被客户和供应商正面认可,至关重要。"
"同样重要的是,企业要有健全的程序来管理逾期付款。我们的研究强调了按时付款的企业,与那些制定了道德准则的企业之间的相关性。那些公开承诺按时向供应商付款的企业更有可能做到这一点",Intrum高级经济学家Anna Zabrodzka-Averianov说。
关于《2023年欧洲支付报告》
《2023年欧洲支付报告》是基于FT Longitude在欧洲29个国家进行的一项外部调查。共有15个行业领域的10,556家小型、中型和大型公司参与了这项研究。受访者是首席财务官或其他对他们工作的公司有财务知识的人,这些公司是从B2B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的。该研究的实地调查是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之间进行的。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