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丢单不可怕,但你有没有复盘及深刻的反思

丢单不可怕,但你有没有复盘及深刻的反思

干货工具
2023-09-18

关于作者:毅冰,资深外贸人、PHILOTIMO品牌联合创始人,畅销书《外贸高手客户成交技巧(白金版)作者》。


做业务最怕什么?


相信绝大部分的外贸人都有丢订单的经历。

譬如某客户谈了很久,但是没做下来;某客户因为一个索赔的事件,彻底放弃了我们;某客户本来做得好好的,却被同行低价抢走;某客户本来决定下单,但因为一些原因取消了合作……

这些问题,大抵你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中吧?

我想说的是,我们往往只看到了结果,却没有追根溯源,去研究丢单的实际过程,或者去探寻丢单背后的真实原因。

客户说的真的是实话吗?我们做得真的无可挑剔吗?如果客户的问题、客观的东西是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需要反思,有哪些地方做得比同行差,还有没有改进的空间或者可能性。

假设你的业务水平是65分,无法达到70分,那么是否可以争取达到66分或者65.5分呢?小的改进和进步,从细微之处的调整,你都有试过吗?

最可怕的事并非丢掉订单。而是丢掉订单后,我们还不知反省,没有去找真正的原因,也没有优化现有的工作流程。

当你工作多年后,业务能力对比几年前却没有什么进步,依然选择靠天吃饭,一切看运气。甚至把订单的希望寄托于自己随便提供的一个普通的客服服务,认为这样就能撞到大客户、撞上大机会,这就有点天真了。

这里必须要指出一点,你的价值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大。

应该怎么做?


举个例子,客户告诉你,价格太高了,同行的供应商价格比你低40%。然而真实情况可能是,价格有一点差距,但是没有那么夸张。

客户用这样极限施压的方式,只是为了通过谈判来拿到更好的价格,得到你更大程度的让步。

如果你一听对方的说辞,就立刻进行全方位的价格核算,把成本计算到最精细,把利润控制到最低,再给客户报一个你能做到的最好价格,那么你或许真的中计了。

这样的业务处理方式,只能算是客服。因为你既不动脑筋,也不分析实际情况,面对客户的价格施压,没有任何谈判策略,只有降价这一招。

只会谈价格,那就不要总是怪客户们现实,谁都想要低价,谁都在砍价。

那么如果稍微多做一点事情,多一些思考,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实际情况来分析,探寻客户谈判背后的真实意图。大家在打暗牌,但是如果你从对方的行为和微表情中捕捉到更多信息,或者从沟通中获取了更多的资讯,那么从概率上来说,你能获得主动权的几率就更大。

对于有经验的业务员来说,碰到这样的情况,一般就会执行以下这些步骤。

第一,跟工厂谈判,来一次极限施压,告知工厂客户希望价格降40%-50%,才有可能拿下订单。如果工厂说不可能,那就借此了解为什么这个成本是合理的,为什么这里没有降价空间,将真实的信息拿到手。

第二,找更多供应商询价。用目标价去套信息,借此来比较如今我方的报价究竟处于什么价位。要了解市场的情况、其他供应商的情况,才能打破思维的桎梏,不被老供应商的说辞所影响,从而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第三,用样品来试探客户,从而探寻真实情况,掌握更多信息。

当你对价格避而不谈,先邀请客户看我方样品并且充满自信的时候,结果会如何?

通常如果客户表示,可以先看一下样品,看看你们的品质等,那就等于暗示你,价格分歧或许存在,但并没有特别大,否则就没有看样品的必要。

如果客户表示,暂时不用看,先谈价格吧,或者说如今价格没谈拢,看样品毫无意义,那同样就等于直接告诉你,价格分歧太大了,真的没有看样品的必要。

一个简单的方法,结合其他专业化步骤,往往就可以掌握更加立体的信息,比苍白的询问要强上太多。

一个提问


这里有一个学员的案例,特别有代表性,我摘录出来给大家参考。

他是这样说的:

“冰大您好,我从事外贸刚满一年,做的是照明类产品。今年公司参加了好几次展会,我们在展会上碰到一个在英国数一数二的进口商。此前我们公司有很多业务员给他们发过邮件,但都没有联系上。


客户公司是老板和两个采购一起来的,他们在展会现场选了几款产品要报价,我们当场给了,客户觉得价格还算合适。


展会的第二天,客户发来消息说会在展会结束后的第一天来公司访厂,然而在前一晚撤展的时候,他们又说因行程有变,取消访厂计划。


领导想再争取一次见面机会,哪怕只有十分钟我们都愿意去,但都没有得到客户的同意。


之后我们又通过邮件联系客户,客户回复对展会询盘的产品有报价需求,以及对他们现有目录册上的所有照明产品进行一轮报价。


我们查了海关数据,大概知道客户之前或者现有稳定的供应商是哪几家,然后根据最低利润都报了价格。


我们报价之后,收到了客户的反馈,客户说我们的报价比他们采购价要高一倍。我们重新核算价格,确认了价格是没有差异的。


领导说有可能是我们没搞清楚客户的情况,比如使用的材料是否一致,是不是因为材料导致的价格差异。


但现在沟通就卡在报价高这里,客户也不愿意回复产品的材料是否一致,我也不能明确客户的真实态度。


我作为一个新人,非常想要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想要再把客户拉回谈判桌,可是我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此外,我们在展会现场加到的是客户在中国的采购的微信,他也是这个品牌的创始人之一,领导怀疑是这个采购想要从中抽取利润。


我通过领英搜到了他们老板的邮箱,可是怕他们两个的利益点不同,所以也没有主动给老板发邮件,更不知道怎么去跟中国的采购接洽。”


我的分析


其实,这类问题十分常见。从表面来看,是个简单的客户约见的问题。但其实核心是如何跟客户谈判,为我们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

遇到这样的问题,客服式业务员和专业的业务员在应对的技巧上,肯定是有区别的。

那么该怎么做呢?这就需要我们先从最根本的思维逻辑来进行拆解,然后一步步进入到具体的谈判流程。先说一下拆解。

首先,我们在展会上碰到的客户,往往精准性很高。换言之,绝大部分客户如果没有需求或者采购方向的话,是不会花时间精力和钱,专门跑到展会来跟供应商聊天的。

这跟线上接触潜在客户不同,因为有了线下的见面和接触,彼此的认知会不一样,信任度远远高于素未谋面的线上交流。

其次,当场报价后,如果客户觉得价格还行,并且还想要在展会结束后来拜访,这就是一个超级好的信号。说明他们作为潜在供应商之一,已经进入客户的视线,有机会打入对方的供应链。

可接下来,客户突然告知行程有变,不来了。他们领导也很聪明,知道随机应变,愿意主动去一次,找机会约见一面,哪怕十分钟都行,只要客户愿意给机会。但很可惜,这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案也被客户拒绝了。

这是为什么?我的理解是,出现了一个变量,也就是他们的同行。

这位学员的公司或许很好,是非常出色且靠谱的供应商,展会上跟客户聊得相当投机,就差坐下来结拜兄弟。但这种情况下,客户为什么不说明情况,突然间就取消行程呢?

很显然,我觉得大概率的情况就是,客户遇到了比他们更好的同行,此消彼长之下,他的时间要留给另一家供应商,自然就把这边的行程推掉了。

最后,再看具体的谈判进程,这位小伙伴和他上司的做法,并没有考虑全面。我当时是这样回复他的: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跟客户直接接触的时候,你们的价值传递不够,也没有掌握谈判技巧。不仅错失了一次机会,还给同行增加了一次刷存在感和跟客户深度探讨的机会。


其实,跟客户邀约也是有技巧的,并不是随便问问。这里面也有标准作业流程,我几次线下课有专门分析过类似的案例。那么如果我是这位学员,那么会这样跟客户沟通。


第一次邀约:Hey Michael,很遗憾得知您的行程有变,明天不能来我们工厂了。但是还想请问您是否能给我十分钟的时间,我带着我司新的样品和资料,送到您下榻的酒店,你看方便吗?


事实上,我们有很多产品没能带到展会上,但是非常希望可以单独给您看一下。特别是XX款产品,非常适合英国市场,我觉得您可以看一下。


此外还有YY款,这款产品有多个英国进口商询价,我相信他们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英国市场的偏好。然后还有ZZ款,这是我们今年最新的产品,目前在英国还没有任何人销售,或许你会有兴趣成为第一个。


您看,我今晚给您送到酒店,还是明天早上送到酒店比较合适?


(你会发现,我一直在一次次传递价值,对吧?你琢磨我上面这几句话,反复用内容吸引对方,多维度一次次传递,到最后下钩子的时候也是给对方做选择题,不给他说“yes”和“no”的机会。)


假设他看到这些信息之后依然拒绝,表示自己行程有变。那么很遗憾,只能回头再谈,并且要这样发邮件,进入第二次邀约。


第二次邀约:完全理解!希望您接下来的行程一切顺利。对了,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在你离开的时候送您去机场呢?


我这边会安排车,到您下榻的酒店或者您指定的其他供应商这边接您,然后送您去机场。我觉得只要能给我们半小时的时间就足够了,可以不需要您拨冗专门跑一趟,也不用专门访问我们工厂,您看这样可以么?


方便告诉我一下您的time schedule吗?我们会安排一辆宽敞的商务车,不用担心行李放不下的问题,我们都会搞定。


这是第二次邀约,是哪怕对方第一次拒绝后,再提出一个备选方案,或许他们就不好意思再拒绝了。


就像鲁迅先生在《无声的中国》里写过的一段话: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其实,谈判同样如此,提出一个邀约被拒绝后,立刻提出第二个相对更容易接受的邀约,被通过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假如客户继续拒绝,表示不用客气,他们都有安排,心领了,等下次有机会再见面。那好,我们再进入第三次邀约。


第三次邀约:明白!如果您实在没有时间的话,不知道是否可以跟我们开一个视频会议呢?我给您安排一个online visiting如何?这样您可以直接看到我们的工厂和样品间,看到我们的生产工艺和各种新品,也可以解决您的任何问题。


要不我今晚安排好相关同事和工程师,然后跟您连线,用直播的方式给您展示一下如何?不知道您今晚7点还是8点方便呢?或者其他时间也行,我们都可以按照您的时间来安排。


你要知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很难连续拒绝对方三次。


所以你邀请别人,要反复价值传递,从买家思维入手去谈判,去一次次尝试。


如果客户本来答应来你这边,后来推掉去别家了,那只能说明别家很重要,太重要了。但这时候,他的内心深处,其实多少对你是有点抱歉的。


回看这三次邀约的谈判节奏,看似一次次在让步,但也是一次次让对方不好意思拒绝。


最后做 call-to-action 的时候,每一次我都是给对方做选择题,给他植入一个钉子,让客户有犹豫,有松动,只要他内心松动,机会就来了!


一些思考


所以,上述的案例,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吗?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感触,谈判本身并不是基础的客服动作,也并不是简单地给客户报价和解决问题。

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如何传递真实价值,如何站在买家视角去解决问题,去跟客户做需求探讨,这些才是一个出色的业务员需要反复打磨的技能。

丢订单不要紧,但是不清楚为什么而丢,那才是问题。

如果你总是莫名其妙地失去一个个机会,然后每天疲于奔命,那么就是时候停下来了,就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流程该如何优化。

本文转自焦点视界,作者毅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