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关预裁定制度中的原产地判定对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启示

在当前异常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货物的原产地规则作为全球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倾销反补贴、自贸协定实施、各类国际贸易制裁等中都充当着重要角色。尤其是2017年美国对我国启动“301调查”,2018年对我国产品加征关税后,许多企业将重新布局产业链和供应链作为应对之策。本文根据笔者原产地签证工作经验、企业调研情况等,分析美国预裁定制度中原产地判定规则,为相关企业重新布局生产和供应链提供借鉴。
一、了解美国海关的预裁定制度
美国的预裁定确定较早,制度较为完善,美国联邦法规法典第19篇关税的第177部分——行政裁决,详细规定了预裁定制度,基本上涵盖了美国海关所有执法项目,主要包含对商品归类、海关估价、自贸协定优惠以及原产地确认等。对原产地的预裁定可以由以下主体发起:
-
外国制造商、生产商或出口商;
-
美国商品进口商以及美国同类产品的制造商、生产商或批发商;
-
美国的劳工组织或其他工人协会的成员(其成员在美国制造、生产或批发同类产品);
-
贸易或商业协会(其大多数成员在美国制造、生产或批发同类产品)。
以上主体可以是个人或组织,也可以由正式授权的律师或代理人。
二、涉中国原材料的货物原产地预裁定案例分析
(一)与美国未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货物的原产地确认
三、对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启示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背景下,对开拓美国市场的企业来说,需要对产业链和供应链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建议企业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做好原产地合规管理
2018年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后,部分企业为规避关税到东南亚等地进行“洗产地”操作,即利用个别国家或地区对货物原产地管理未做专门立法或立法不完善的疏漏,通过移除产品标签、更换货物外包装等手段,获得该国或地区的原产地认证。但如今,不少东南亚国家已经加强了对本国原产货物的管理。此外,美国海关对进口货物的原产地认定不仅仅依据进口国出具的原产地证明,简单的“洗产地”并不能获得当地原产资格,还可能面临美国海关的高额罚款,甚至刑事处罚。
企业在进行产业链供应链调整时需要做好货物原产地合规管理。提前了解法律法规,对照当地原产地规则,从原材料采购、货物加工工序等流程加强合规管理,确保产业转移后货物能获得当地原产地资格。
(二)利用好美国海关预裁定制度
美国海关的预裁定对美国所有口岸具有约束力,极少出现被美国海关修改、撤回以及被法院改判的情况。企业应利用好预裁定制度。
一方面源于进口货物的原产地申报虽然主要责任在美国进口商,其应尽“合理的注意”义务进行产品原产地申报,但出口商需要积极配合。
另一方面,对在全球调整产业链供应链的企业来说,为了遏制风险在前端,企业可以将对产品的原产地预裁定提前至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时,自行申请或配合美国进口商向美国海关申请商品原产地的预裁定。
在申请预裁定时企业需要注意:
-
一是可以由出口商主动申请,掌握主动性,适时对产品原材料或加工工序进行调整;
-
二是可以预设货物生产加工情况,将货物原产地预裁定与产业链供应链转移协同考虑;
-
三是注意预裁定中美国原产地判定的复杂性。在原产地标记、自贸协定优惠关税待遇以及贸易救济情况下的原产地判定规则存在差异,需要列明判定需求;
-
四是建议企业客观真实地提交预裁产品相关的材料。
美国海关会对预裁定的商品不定期进行核查,如预裁商品相应情况发生变更,可以及时重新申请。
(三)利用自贸协定积极开拓自贸市场
当前,全球区域一体化加速,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在不同程度上推动自贸区的建设,主要以USMCA、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日本—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EPA)和我国加入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大型自贸协定为代表。USMCA、CPTPP等高水平自贸协定,已经逐渐超越简单的取消关税政策,成为涵盖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知识产权、劳工、环境保护等新贸易问题的全面合作框架。
近年来,我国持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自由贸易朋友圈”加速扩围的同时,自由贸易协定水平也不断提质升级。截至目前,我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遍及五大洲,自贸区网络不断拓展深化,自贸协定的内容和质量也在不断地丰富提升。尤其是近年来新签署和升级的协定,不仅推动货物贸易自由化,在服务贸易、投资负面清单以及标准合作、数字经济等方面也为广大企业海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建议企业在全球进行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时,充分利用自贸协定,加入全球(区域)生产网络和产品供应链,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开拓更广阔稳定的国际市场。
以企业投资越南为例,越南和我国签署有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和RCEP,两国间的绝大多数产品可实现零关税自由流动,节约企业流通成本。企业落地越南后,还可充分利用越南对外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例如越南与欧盟签署了欧越自贸协定(EVFTA),通过满足EVFTA原产地规则,产品以低甚至零关税进入欧盟市场,提升竞争力。
本文转自贸企通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