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假冒商品贸易额达4670亿美元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和总部位于西班牙阿利坎特的欧盟机构欧盟知识产权局 (EUIPO) 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2021 年全球贸易中假冒商品的规模估计为 4670 亿美元。2021 年是可获得全面数据的最近一年。
《2025年全球假货贸易地图:全球趋势与执法挑战》的作者指出,服装、鞋类和皮革制品仍然位居榜首,占查获假冒商品的62%。报告还强调了汽车零部件、药品、化妆品、玩具和食品等新兴且有时具有危险性的领域正在出现。
经合组织秘书长马蒂亚斯·科曼表示:“非法贸易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知识产权、阻碍经济增长,而且随着造假者利用新技术和新技巧逃避侦查,风险可能会加大。”
美国最近的国家数据证实了这一趋势。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数据,从2020年到2024年,在美国边境因侵犯知识产权而被查获的商品总数增加了一倍多,这些商品的制造商建议零售价上涨了415%。
经合组织/欧盟知识产权局的报告描述了日益复杂的组装、物流和分销方法。造假者正在采用“本地化”策略,利用多瑙河等国际水道,将最终组装点设在更靠近目标市场的地方。报告作者补充道,由于监管力度减弱,自由贸易区“在这一趋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产品多样化与分销对电子商务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息息相关。世界海关组织(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于去年12月由111个海关部门联合开展的“第三阶段停止行动”(Operation Stop III),旨在打击对健康和安全构成风险的药品、疫苗、医疗器械和日常消费品的非法贸易。行动发现,71%的案件涉及通过互联网订购的包裹。加州律师事务所Gammill Law accident & Injury Lawyers的创始人戴维·甘米尔(David Gammill)表示:“这证实了不安全商品如何轻易地绕过正常的进口检查。”
(报告指责)全球最大的生产大国占 2021 年报告的所有查获量的 45%。其他主要参与者来自亚洲其他地区、中东和拉丁美洲。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