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100天改变了拉丁美洲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


特朗普上任百日贸易战升级,对中美洲打击最为严重
今年1月,唐纳德·特朗普就职后的100天里,全球贸易冲突进入了一个更加激烈的新阶段。此前以中美竞争为中心的贸易战,如今已升级为一场全球贸易战。4月9日,特朗普总统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统一关税,这对严重依赖美国出口的中美洲地区造成了重大冲击(见下图)。
作为该地区对美国最大的出口国,墨西哥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尤其是在3月4日对不符合《美墨加协定》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之后。这导致墨西哥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墨西哥比索兑美元同比贬值15%,预计今年将出现轻微衰退,经常账户收入也在下降。
相比之下,南美洲受美国关税的影响较小。部分原因是南美洲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比例较小,而且能源和铜等大宗商品(这些是南美洲经常账户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不受美国关税影响。
拉丁美洲摆脱了互惠关税的威胁,但尚未脱离困境
由于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与美国存在双边贸易逆差,因此它们摆脱了互惠关税的威胁(委内瑞拉、圭亚那和尼加拉瓜是明显的例外,尽管这些国家已暂停了90天)。然而,拉丁美洲尚未脱离困境。首先,该地区仍然处于美国的视线之中,因为美国将其视为其势力范围。特朗普已经证明他善于利用关税作为工具,迫使该地区实现多项政策目标,包括政治目标(委内瑞拉、古巴、尼加拉瓜)、安全目标(墨西哥)、移民目标(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尼加拉瓜等)以及美中紧张关系(巴拿马运河、秘鲁钱凯港)。这种情况使各国,尤其是中美洲各国,容易受到进一步关税的影响。其次,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上升可能会影响该地区,因为这将导致汇款减少(尤其是流向中美洲)和油价下跌(由于 OPEC+ 决定增产,近期油价下跌,油价已经承压)。
中国倾销风险和美国关税可能加深拉丁美洲对大宗商品的依赖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中国与拉美的合作加速发展。由于中国主要寻求原材料而非制成品,拉美与中国贸易的增长可能会加深拉美对大宗商品的依赖,使其经常账户收入更加依赖大宗商品。此外,美国关税主要针对增值制成品,而美国是这些商品的主要市场。此外,该地区还特别容易受到中国原产于美国的产品的倾销影响。一些国家可能会获得低成本的中国进口产品,尤其是在钢铁、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产品等领域。这种涌入可能会损害国内生产商的利益,并造成新的贸易壁垒,尤其是在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等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经济体。
[注:原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译者任何观点或立场]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