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你知道外贸企业现在有多惨吗?外贸企业如何自救?

你知道外贸企业现在有多惨吗?外贸企业如何自救?

外贸资讯
2022-04-15

13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一季度的进出口总值同比大幅增长10.7%。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介绍,外贸经营主体进出口韧性足。

外贸出口韧劲足

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43.2万家,同比增加5.7%。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4.52万亿元,增长14.1%。

近日一批价值近千万元的光伏电池经中欧班列运抵法国,这是通威太阳能今年出口欧盟的第5批光伏电池。今年企业已经接到超4亿元的出口订单。

在安徽芜湖的一家企业,工人们正在赶制出口日本的镀锡铜带,这些产品抗氧化性强、导电性优良,广泛应用于光伏产业、精密电子元器件等高端制造领域。一季度铜产品出口2.7亿元,同比增长84.6%。

李魁文介绍,民营企业紧盯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积极创新,凭借创新创意产品不断拓展国际市场。

在江苏的一家智能家居的生产车间里,一批智能床刚刚通过检测准备出口欧洲。智能床可以在睡姿、坐姿等不同场景下为脊柱提供合适的支持,同时还可以监测睡眠质量。产品一推出就热销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外贸企业迎“倒春寒”

这一喜人数据结果却让外贸相关人员的评论两极分化。不少网友对此数据产生了质疑。


那么,中国众多外贸企业现状如何?

2021年的外贸订单,确实是可以用火热来形容,订单从年初直接排到年尾,许多外贸老板都加班加点赶工生产制造。

有些外贸老板为了接更多的订单,为此扩大产能,但随着海运价格暴涨,集装箱一柜难求,导致货物运不出去,货物积压严重。造成了“货出不去,款回不来”的窘境,致使许多外贸老板有苦难言。

有生产机制皂和手工皂的负责人称,在广州,由于原料都是东南亚进口,原料价格涨了2到3倍,房租也从18涨到28一方,加上海运费,由于高额的成本,不得不关闭95%的产能,工人也从40多人,到目前的3个人。

有一家LED驱动供应商负责人表示,终端大部分是中山客户出口国外的,3月份突然只剩下10%左右的询单和订单,突然业务静止了一样。

网友@蔷薇家的麦垛垛表示,我们七八年的老客户,也头一次取消上半年所有订单了。

对此,有网友分析,疫情带来的两年黄金窗口期已经过去,劳动力成本提高导致制造业转移,中国制造的商品减。

网友@钢牙宋大又表示:1. 需求端下降,问了几个泰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客户,表示市场非常低迷;2.  国内原材料成本一直走高,产品价格也一路上涨;3. 汇率不好;4. 海运费上涨。其他没想到的原因应该还很多,太难了。。。

全球经济预期下调

其实,疫情封锁导致的运输困难、海运费暴涨,订单外流等只是冰山一角,全球经济下滑、美国加息等众多因素,都对外贸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联合国贸发会议最近发布贸易和发展报告,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3.6%下调至2.6%。之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一项最新评估,称在未来一年里,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1.0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也在公开场合表示,IMF将在4月中下旬发布最新预测时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据悉,该机构 1月份对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估为4.4%。

据说,一只亚马逊雨林中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那么同理,美元作为全球外储占比第一的货币,美联储的一个微小举动就能影响到全球。

美国劳工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CPI环比上涨1.2%,同比增长8.5%。同比涨幅创1981年12月以来最高纪录。为应对通胀,美联储3月已宣布加息25个基点。

市场普遍预测美联储将在5月继续加息50个基点。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表示,目前降低通胀是美联储的首要任务。

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布的经济学家问卷调查显示,美国经济在未来12个月之内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为28%,高于1月的18%和一年前的13%。

那么外贸企业如何自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委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研究员表示,新发展格局的坚守变得更具现实意义。坚持经济发展“走出去”的方向和力度不变,前提是要防控好风险,保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另一方面,对于部分企业调整经营重心。企业应在这一阶段勤修“内功”,将中国制造进一步强化为“中国创造”,在风险中磨炼自身,增强品牌抵御风险的能力。

本文转自外土司资讯,由外跨研究中心、外市场综合整理自经济学教授V,经济参考报,央视新闻等,转载请标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