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成果岌岌可危,碎片化威胁可持续贸易增长

GTRreview网站2023年10月25日报道(作者Eleanor WRAGG):全球化成果岌岌可危,碎片化威胁可持续贸易增长。
新的研究表明,日益严重的保护主义和各自为政正在损害贸易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潜力。
本周发布的2023年版Hinrich管理发展研究所(IMD)可持续贸易指数(STI)发现,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保护主义抬头和全球供应链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有证据表明 "平衡化进程缓慢"--这使得各国更难利用贸易的积极因素,同时减少消极因素。
Hinrich基金会首席执行官Kathryn Dioth说:"全球贸易体系正在经历分裂,有可能侵蚀全球化7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保护主义贸易政策打着应对新冠疫情大流行后的通货膨胀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幌子正在实施。"
"随着全球贸易受到地缘政治和健康问题的挑战,简化供应链和降低成本的工作变得至关重要,甚至不惜牺牲全球贸易中的社会或环境因素。"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世界竞争力中心主任Arturo Bris补充说:"我们的指数揭示了这种权衡是如何进行的。"
该指数每年发布一次,衡量 30 个国家以支持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等长期目标的方式参与国际贸易体系的意愿和能力。该指数通过对每个经济体在 71 个单项指标中的表现进行平均来确定分数。
今年的结果表明,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最有条件领导扭转经济增长放缓的努力,但它们却成为提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放缓贸易自由化的主要国家之一。
与此同时,在较小的贸易国中,STI 发现强迫劳动和现代奴隶制风险商品贸易等社会指标以及能源强度等环境指标出现了负面变化。该指数的作者说,这些发展对如何利用全球贸易为人类和自然资本实现积极成果提出了挑战。
"我们必须认识到全球贸易所面临的挑战,"Hinrich基金会国际贸易研究项目主任Chuin Wei Yap说,"科技创新是我们看待世界的蓝图,也是我们如何看待政策的蓝图,即在管理贸易带来的巨大加速效益的同时,也管理其可能对社会造成的相当大的破坏性影响。"
在该指数研究的 30 个贸易经济体中,新西兰和英国连续第二年实现了这一平衡,在总指数排名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位。
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指标的三大支柱中,新西兰在空气污染(第一)、贸易中的环境标准(第一)和贸易中的自然资源份额(第二)方面表现出色,因此在贸易中的环境因素方面仍然名列前茅。英国在这一支柱中排名第二,但在贸易中的环境标准指标上总体排名第一。
在社会支柱方面,加拿大从去年的第二位上升到 2023 年的第一位。排名上升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在劳工标准、社会流动性和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方面的持续强劲表现,尽管仍有一些改进的空间:其在这一支柱中排名最低的是有现代奴隶制风险的货物贸易(第15位),这是由其进口有风险的货物(第24位)所驱动的。缅甸在这一支柱领域的排名仍然垫底。缅甸在这一支柱领域的表现停滞不前,主要是由于政治稳定和无暴力方面的指标下降,强迫劳动或童工生产的商品风险上升,以及存在现代奴役风险的商品贸易。
在该指数的经济支柱方面,新加坡从 2022 年的第二位跃居首位。去年排名第一的香港在排名中下降到第三位,下降的原因是出口集中、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上升以及货币政策干预等问题。斯里兰卡由于在消费价格通胀、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贸易自由化方面表现不佳,在这一支柱领域的排名从去年的第26位跌至末位。
俄罗斯在可持续贸易指数中排名最后,在经济支柱中排名第 25 位,在社会支柱中排名第 24 位,在环境支柱中排名第 30 位。
"在Hinrich基金会,我们相信全球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但要使贸易可持续发展,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成果必须保持平衡," Dioth说。Hinrich基金会呼吁就贸易政策的未来方向开展 "及时对话",使世界重新回到可持续全球化的道路上来。
这是为遏制贸易分散化趋势而发出的最新呼吁。
世界贸易组织(WTO)9 月份发布的《2023 年世界贸易报告》警告说,随着中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敌意导致 "针锋相对的进口关税升级",以及决策者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转而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以确保粮食安全,"一个由区域贸易集团主导的更加分散的世界 "正在出现。
与此同时,本月早些时候,世贸组织总干事Ngozi Okonjo-Iweala呼吁世贸组织成员 "抓住机遇,通过避免保护主义和促进更具弹性和包容性的全球经济来加强全球贸易框架",并补充说,对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稳定、开放、可预测、基于规则和公平的多边贸易体系,经济复苏将无从谈起。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