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说真要,付款却装死?”——外贸人,你被海外客户“鸽”过吗?阿联酋催收案例

案情简介
债权方:上海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债务方:阿联酋某公司
拖欠金额:8398美元
拖欠时长:1年
阿联酋公司向上海公司下了一批货物订单,双方约定预付35%的货款作为定金,尾款在发货前付齐。
上海公司在收到定金后,开始生产、备货;但是在货物做好后,阿联酋公司迟迟未将尾款打出,上海公司联系阿联酋公司对接人,询问对方是否还要货?
对方明确告知,要货!但是自己在国外,让上海公司联系其同事,协商后续事宜。
此后,上海公司与阿联酋公司沟通多次,不论是电话邮件还是视频会议,对方都明确表明:要货!但是关于何时付款,对方绝口不提。
双方僵持近1年,上海公司无计可施,遂找到催全球协助,希望通过第三方介入,能够推进完成交易。
案件评估
我司接到咨询后,立即梳理了债权资料,同时对债务企业进行了初步调查,并根据得到的信息出具了一份《案件评估报告》:
(1)该案债权资料相对齐全,包括双方签字盖章的合同、形式发票、对账单、预付款水单以及双方往来沟通记录等,能有效证明交易真实性,以及债权方已履行备货义务。
(2)根据初步调查,债务企业在营,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小微企业,从外围信息来看,该公司无任何不良记录,也未有明显的财务问题,且该案涉及金额较小,债务方完全具备付款能力。
(3)该案逾期1年,时间较长,第三方介入需重新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时间成本。
综合以上信息,催收律师判定,可以接案。案件解决方案分两种:(1)债务方违约弃货,预付款不予退回,货物由债权方自行处理;(2)要求债务方支付尾款,债权方发货,促成交易达成。
催收过程
拖延提货的真正原因
1、催收律师接案后,立即与债务方经理Mr.N建立了联系,对方告知由于终端商的对接人离职,自己也不清楚公司现在是否还需要这些货物。
对方称一周后,自己和公司管理层有个会议,届时会沟通此事。
催收律师与其约定了下次沟通的时间,并要求对方尽快商议结果,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互推诿、案件停滞?
2、到了约定的日期,催收律师再次联系了债务方Mr.N,对方告知管理层并未给出正式的答复;并建议我方去联系他们的法务团队对接此事。
此后催收律师辗转于债务公司法务、工程师之间,几方相互推诿,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只透露其公司对货物仍旧感兴趣,但是关于具体如何交易、何时打款均三缄其口,甚至拒接电话。
关键人施压、即刻见效
3、鉴于此,催收律师判定由于所有的对接人均无决策能力,导致案件迟迟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决定化被动为主动,利用自身渠道,查到了债务方CEO的联系方式,并通过邮件将该案情况发给了对方。
4、邮件发出的第5天,催收律师接到债务方法务的电话,对方称已委派专人与债权方直接联系,解决货物和欠款问题。
5、催收律师持续跟进案件进展,并居中协调,2025年8月6日,债权方收到8398美元打款;同月21日,双方使用EXW(工厂交货)贸易方式,完成交易。
案件总结
1、交易中,重视与关键人建立联系
该案不论是债权方与债务方的沟通、还是催收律师前期与债务方的沟通,均是由债务方非决策人在发言;这种自下而上的反馈,增加了大量的沟通成本,导致案件迟迟未得到推进。
因此建议所以外贸人,在交易中,重视与合作方的高层、老板这种有决策能力的关键人员建立联系,提升问题沟通的效率,避免因中间人员过多,传话过程繁琐,影响交易进展。
2、尽早委托第三方介入
该案债权方与债务方僵持1年,交易依旧停滞不前;催收律师介入后也遭遇了债务方内部推诿,最终调整催收策略、直击债务方关键人,才得以破局。
专业的催收律师拥有丰富的案件处理经验,且在当地拥有强大的关系网络,能够利用自身渠道资源,快速掌握债务方联系方式及动态,并根据沟通谈判情况,及时调整催收方案,帮助债权方解决案件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