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严厉打击利用第三国规避对华关税的行为,或将重塑全球供应链


-
规避第三国是指将中国商品转运到其他国家,以避开美国关税
-
根据进出口模式和中国附加值含量,越南、泰国和柬埔寨在亚洲面临的风险最大
-
鉴于投资来源更加多样化,印度可能从下一轮供应链转变中受益
-
在中美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东南亚经济体可能更难保持中立
什么是第三国规避?
2018 年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内对中国征收关税,导致中国在美国进口中所占份额下降,但第三国份额上升。2017 年至 2024 年期间,中国在美国进口中所占份额下降了 8.1 个百分点,而越南和墨西哥分别增长了 2 个百分点多一点,其次是韩国、泰国和印度。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略有改善,但这被与世界其他国家贸易逆差的大幅恶化所抵消。
第三国的贸易增长部分可能是由于试图规避美国对中国的关税。野村证券经济学家表示,中国与美国的隐性贸易背后很可能是墨西哥和越南。在调整了通过东南亚和墨西哥的第三国规避关税后,野村证券中国经济团队估计,2023 年中国对美国的直接和间接出口占其总出口的 18.5%,低于 2017 年的 20.6%,但并不像直接出口份额下降所暗示的那么低。
本届特朗普政府就有意弥补这些漏洞。
如果现有的漏洞被堵住,谁会面临风险?
为了识别面临风险的经济体,我们使用以下标准:
1. 从中国进口和向美国出口增加
2017 年至 2024 年期间,中国对各经济体出口的年复合增长率与对美出口的年复合增长率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这可能是潜在关税规避的迹象。野村证券的分析显示,柬埔寨、越南、泰国、墨西哥和马来西亚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2. 2018年对华加征关税后,第三国对美出口趋势明显偏离
美国从中国向第三国进口的转移可能是真实的(例如来自新的供应链),也可能是为了规避关税。可以通过比较这些国家对中国征收关税前后对美国的出口来估计这种转移的程度。我们的估计显示,作为对美国出口的一部分,柬埔寨从对华关税上调中获益最多(2024 年占其总出口的 18.6%),其次是越南(9.2%)、泰国(6.5%)和马来西亚(6.4%)。
3.中国在第三国对美出口中的附加值较高。
如果美国从第三国进口的产品中,来自中国的附加值更高,美国可能会决定对第三国征收关税。野村证券的分析显示,中国附加值占柬埔寨对美国出口总额的 28.7%,主要集中在纺织品、木制品、金属和其他制成品。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中,中国附加值也很高。
根据这三个标准,越南、泰国和柬埔寨似乎是亚洲最容易受到第三国规避风险的国家。
对亚洲的影响
企业可以找到规避规则的变通办法和漏洞,因此执行和弥补漏洞对美国来说将是一个动态挑战。为确保执行,美国可以实施更严格的原产地规则,在边境实施更严格的执法,并修改贸易协定,以防止利用地区漏洞,例如通过墨西哥。另一种阻止改变路线的方法是美国对各国的战略产品实施类似的关税税率。亚洲经济体可以通过加强对原产地规则的遵守、进行更多本地采购、实现贸易和投资来源多元化以及与美国供应链更紧密地协调来做好准备。
中国仍是中间产品的重要供应国,而美国实现与中国战略脱钩的目标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建立替代供应链。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这段时期,大多数东盟经济体都采取了中立立场。如果进入美国市场的条件是供应链中来自中国的投入较少,那么保持这种中立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亚洲还必须在与中国保持健康关系的同时,平衡中国产能过剩带来的经济风险与创造就业和促进本地制造业的国内目标。
随着美国寻求脱离以中国为中心的供应链,下一轮供应链转移可能将基于地缘政治格局。印度在供应链迁移方面最受关注,其次是越南、墨西哥、泰国和马来西亚。
总体而言,堵住第三国规避行为只是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宏伟蓝图中的一个小变化,但其对重塑全球供应链和亚洲经济体的连锁反应仍可能非常显著。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