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全球贸易动态时代的风险


随着全球贸易与经济和地缘政治压力日益交织,贸易专业人士需要审视进出口工作流程和全球供应链关键领域的关键风险因素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2024年货物和服务贸易额达到7.43万亿美元,仅次于中国,位居全球第二。其中,出口总额3.191万亿美元,进口总额4.1万亿美元,贸易逆差约为9180亿美元。
鉴于人们关注到贸易不平衡以及甚至在主要贸易伙伴之间也普遍存在关税,全球贸易风险已经引起了高管层的关注,不仅是最大的全球性组织,而且还有从采购成本较低的国家进口商品的小型组织。
在这个由三篇组成的博客系列中,我们将探讨进口工作流程、出口工作流程和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风险因素。虽然所有工作流程的透明度是降低风险的关键要素,但技术以及贸易相关数据的使用和分析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进口风险
没有哪个国家的进口量比美国更大,其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进口额达5530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中国(5360亿美元);其北美邻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进口额分别为4560亿美元和4370亿美元。日本以1480亿美元的进口额位列美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之列。
尽管过去十年来,中国作为美国最大亚洲进口国的主导地位一直在下降,但当前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浪潮将进一步加速这种脱钩。事实上,与中国脱钩是美国贸易政策的关键目标之一,并且正在成为进口商和消费者必须应对的现实。
此外,如果我们审视当前的全球贸易监管环境,就会发现制裁和违禁品等贸易相关法规多年来并未发生重大变化。它们是一个持续且可预测的风险来源,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和数据集进行管理,例如被拒方名单和违禁品名单。
尽管过去10年来中国作为美国最大亚洲进口国的地位一直在下降,但当前针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浪潮将进一步加速这种脱钩。
然而,在现行关税下,采购成本的增加将成为进口商需要管理的首要风险,因为关税结构即使在短时间内也可能发生变化,使规划和长期采购更加困难。这意味着进口商必须对关税、税费和不断变化的关税进行建模,以便有效地调整其采购策略以适应当前动态的监管环境。
在汤森路透研究所最近发布的《2025年关税调查》中,参与调查的全球贸易专业人士表示,除了成本增加和供应链中断之外,市场竞争力、监管合规性以及随之而来的竞争力额外财务压力也是他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在该调查中,美国公司的贸易专业人士表示,他们23%的进口产品因关税而面临风险。
毫不奇怪,当前的关税浪潮导致美国买家取消订单,以便更好地了解区域采购策略。当前关税环境下,一个特别受关注的焦点是“最低限度产品”类别,这些产品价值低于800美元,通常享有免税和免关税待遇。这些产品很可能成为征收关税的关键类别,对市场参与者具有重大影响。事实上,所有进入美国的“最低限度产品”中有60%来自中国。
产品来源风险
如果许多进口产品的原产国本身成为关键风险因素,具有前瞻性的组织会应用贸易航线分析来增强其采购决策的韧性。这包括比较关税和增值税 (VAT) 等适用费用,并根据各种输入参数制定国家威胁评分。货运、港口、经纪人和国家的实时数据可用于调整贸易线路,并寻找风险较低的原产国。
以越南为例:越南与美国的贸易一直在增长,但与中国的贸易也在增长。在很多情况下,越南工人加工来自中国的商品,然后以“越南制造”的标签合法运往美国。此外,许多中国生产商已在其他国家设立业务,以绕过现行的关税结构。这是特朗普第一任政府时期中国的策略,当时中国的进口商利用泰国和越南作为对美出口的枢纽。鉴于越南和泰国目前实施的关税(尽管目前已暂停90天),与中国没有关联的真正的泰国和越南生产商需要找到方法,清楚地证明他们的产品是在当地生产的,而不是在中国转运生产的。越南贸易部目前的行动表明,该国将加强对用于转运的进口商品的管控。
如果许多进口产品的原产国本身成为一个关键的风险因素,那么具有前瞻性的组织就会应用贸易航线分析来增强其采购决策的弹性。
由于中国生产商正在部署各种各样且往往具有迷惑性的策略,对进口产品的子级追踪和原产地了解已成为采购尽职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由于新的贸易线路决定了新的进口合作伙伴,对新进口商的风险筛查需要比以往更透彻地了解交易对手风险。
为了实现这一切,进口机构需要投资技术和数据能力,以了解实际所有人及其产品的原产地,尤其是在关注通过转运逃避关税行为的情况下。此外,对基础文件的认证将在降低风险和确保产品确实来自进口商声称的国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自由贸易区的作用
随着许多跨国公司考虑更换采购合作伙伴,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全球共有超过 5,400 个自由贸易区,仅美国就拥有超过 293 个。在美国,这些区域是受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 (CBP) 监管的安全区域,但通常被视为 CBP 管辖范围之外的区域。
这些自由贸易区的优势在于,货物可以储存、加工和再出口,无需缴纳关税。在美国境外使用自由贸易区时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存在各种风险。例如,伪造文件、为逃避监管而设立空壳公司以及为洗钱目的而采取的非法行政程序都属于风险。空壳公司也可能被用于洗钱或规避关税。
将技术视为解决方案
当全球组织内的贸易专业人士寻求管理这些新出现的贸易风险时,最佳实践可能会要求他们转向技术和数据来提高进口工作流程的透明度,包括对所有新的和现有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动态贸易航线分析和自动尽职调查。
事实上,尽职调查并非在入职后就停止。在这种新的进口风险模式下,持续监控从公开来源和专有数据库获取的各种风险因素至关重要。此外,根据贸易伙伴及其高管的数量,可以使用生物识别技术等先进技术,并将其集成到新的入职工作流程中。
生物识别技术通常也具备验证底层文件真伪的能力。这无疑是一大优势,因为考虑到利用人工智能伪造文件的速度和复杂性,进口商可能别无选择,只能升级其技术栈,才能赢得反击的机会。
[注:原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译者任何观点或立场]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