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疲软与美国政府关门危机:全球市场震荡,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收汇风险?

2025年9月30日,美国华盛顿。美元正面临一场罕见的双重考验:一方面,美国国会在关键拨款法案上陷入僵局,政府关门倒计时已进入最后关头;另一方面,美元的持续贬值趋势在今年已相当显著,而政治僵局无疑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对美国经济与财政前景的信心。这场财政与货币叠加危机,不仅搅动了全球市场,也让依赖美元计价的国际贸易格局出现新的变数。
政治僵局与美元的双重压力
根据美东时间9月30日晚间的进展,国会两党在医疗补贴等关键问题上仍然争执不下,政府在10月1日零时起极有可能陷入关门状态。总统特朗普甚至公开表示,关门“几乎不可避免”,并暗示可能利用资金中断,推动对民主党项目“不可逆的削减”。这种政治化的博弈让华尔街投资者更加担心:美国治理模式的僵化,是否正在侵蚀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根基?
美元指数(DXY)最新报97.79,年内跌幅已接近7%-11%,创下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最陡峭的下跌之一。政治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的宽松、债务负担的高企,共同叠加成对美元的持续打压。
不仅如此,特朗普政府还提出针对联邦雇员的“永久裁员”选项,引发工会集体起诉。这种前所未见的举动,可能令此次关门不同于以往的“短痛”,而是演变为影响更深远的“长伤”。
市场反应:黄金飙升,避险情绪高涨
在美元走弱与财政僵局的阴影下,全球投资者争相涌向避险资产。黄金期货价格在9月单月暴涨11%,全年涨幅高达45%,期货价格逼近每盎司3900美元,刷新历史纪录。与此同时,欧元等主要货币兑美元走强,进一步显示市场对美元信心的流失。
美国国债市场也出现震荡。债务规模逼近GDP的130%,而财政赤字高企迫使财政部持续加大国债发行。评级机构穆迪已于今年5月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理由正是财政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如今叠加关门风险,全球机构投资者重新评估美元资产的必要性,资本外流风险隐约加剧。
弱美元格局下的赢家与输家
从行业视角来看,弱美元与政府关门的组合拳带来了复杂影响。部分行业受益,但更多企业则处于困境。
潜在受益者:
潜在受损者:
整体而言,弱美元在短期利好出口的同时,却在政府关门的背景下引发系统性风险:财政不确定性可能盖过汇率带来的价格优势。
深层次挑战:美元霸权受蚕食
此次危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重风险叠加下的集中体现。美联储自2024年底起转向宽松,目前联邦基金利率已降至4.25%,并预期未来仍有降息空间,美元利差优势逐步消失。同时,美国经济增速放缓,IMF预计2025年增长1.9%、2026年仅2.0%,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高通胀则继续困扰经济,预计一年期通胀率高达6%,为1981年以来最高。
在此背景下,“去美元化”趋势正在全球加快。包括中国、俄罗斯、中东国家在内的多国央行,正大幅增加黄金和本币资产储备,减少美元依赖。若美国政治动荡与财政失衡继续,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将面临长期侵蚀。
对中国外贸与出口企业的启示
对中国而言,美国的政治僵局和美元贬值既带来机遇,也隐藏风险。
机遇:
风险:
因此,中国出口企业在应对收汇时,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结语:美元困局下的全球重构
美国政府关门与美元疲软的叠加,是对全球金融体系的一次压力测试。短期内,市场或许会在避险与套利之间摇摆,但长期来看,美元信用的边际削弱已成趋势。对中国来说,这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时刻。一方面,中国出口商必须强化收汇安全防控,避免因美元波动而侵蚀利润;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与全球供应链重塑,也为中国在新一轮国际金融格局中赢得主动提供了契机。
未来几周,美国国会的谈判进展与美元走势,将直接牵动全球贸易和资本市场的神经。而中国出口企业,唯有未雨绸缪,提升抗风险能力,才能在不确定的时代里确保资金链与市场份额的稳健。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