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紧张局势在印尼的保护主义道路上不断加剧

Eastasiaforums网站2024年8月29日文章:贸易紧张局势在印尼的保护主义道路上不断加剧。(作者:Krisna Gupta & Deasy Pane)
简介
印尼最近采取了限制进口的措施,包括将检查转移到边境检查站,并建议大幅提高中国商品的关税,这些措施带来了不可预测性,并造成了物流问题,其目的是保护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并解决工业价值下降的问题。虽然保护主义行动可能会使陷入困境的行业受益,但也有人担心这种做法会使贸易关系紧张、违反国际协议、引发国内争端,并可能损害国内产业,因此建议与中国合作并谨慎制定政策,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有利的商业环境并吸引投资。
印尼历届政府的保护主义立场是众所周知的,但最近限制进口的措施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去年年底,政府出台了加强进口限制的法规,但公众和商界的抱怨导致在短短几个月内多次修改法规。为了打击非法进口和偷税漏税,政府还将对某些进口商品的检查从入境后转移到边境检查站。
虽然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对进口的控制,但却造成了物流过程的缓慢和主要港口集装箱的积压。此外,贸易部长祖尔基夫利-哈桑(Zulkifli Hasan)最近提议对多种中国商品提高关税,尽管这一提议后来有所缓和,但仍引起了争议,最高可能会将关税提高 200%。
政府采取内向型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保护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这些企业贡献了 61% 的 GDP,雇用了 97% 的劳动力。这种保护主义立场,也是出于对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不断下降的担忧,这一比例已从 2010 年的 22% 降至 2023 年的 20%。最近的工厂倒闭和裁员加剧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导致贸易部在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Jokowi' Widodo)主持的有限会议(limited meeting)后提出了关税建议。
[译注:"limited meeting"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主题或特定人群的会议,如一个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的专业会议,或者一个由于资源限制而只能容纳有限人数的会议。这样的表述强调了会议的规模、主题或参与者的限制,而不是指会议本身的质量或重要性。]
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产品经常被指责为印尼进口激增和贸易失衡的罪魁祸首。来自中国的进口增长率一直超过其他国家,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大规模的贸易扩张和积极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因素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经济冲击和竞争压力,令一些国家感到沮丧。继中美贸易战之后,欧盟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在升级。
与此同时,全球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也在增加。这种情况加剧了印尼的担忧,印尼人越来越担心,中国的过剩产品将涌入印尼市场,而限制这些产品的国家无法吸收这些产品。
过去十年间,中国已成为印尼的主要贸易伙伴,其市场份额从 17.2% 增长到 28.4%。这些进口商品大多是中间产品和资本货物--在纺织品领域,印尼进口的上游产品多于下游服装产品,越南和孟加拉国也是如此。中国对印尼的服装出口仅占中国出口总额的 0.3%,而纺织品约占 4-5%。
但印尼对中国投入的进口不断增加,尚未转化为更高的生产率和更好的服装产品出口业绩。尽管采取了各种干预措施,但该行业面临的挑战迫使政府再次为这一陷入困境的行业寻求补救措施。
将中国产品的关税提高 200% 可能不是一项适当的政策。它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非歧视性规则相冲突,并有损于印尼在《东盟与中国自由贸易协定》(ACFTA)下所做的贸易承诺,而在该协定下,印尼所执行的平均关税几乎为零。如果该提案继续推进,可能会使贸易关系紧张并违反国际贸易协议。
对中国产品征收的任何新关税都不应与世贸组织的义务相冲突。贸易救济措施--如反倾销措施--是征收关税的合法方法。但这些方法需要进行调查,以确定倾销、补贴或进口激增是否损害了国内产业。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征收关税,而不是预先确定数额。有趣的是,印度尼西亚陶瓷生产商商业协会(ASAKI)最近呼吁对中国陶瓷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这可能导致高达 199% 的关税。但这一提议引发了国内争议,一些利益相关者对调查程序提出质疑。
另一种方法是制定法规来控制进口,如果将其转化为关税等价物,则实际上类似于高百分比关税。然而,非关税措施可能比关税更具破坏性。非关税措施通过复杂的行政规则和法规网络运作,往往缺乏透明度。研究表明,非关税措施可能会损害而不是保护国内产业。
虽然政府可能会对进口增长保持警惕,但进口增长也可能意味着经济和工业部门的蓬勃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和出口。此外,中国与美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战还将迫使中国实现多元化,印尼也会像越南和孟加拉国一样从中受益。
中国庞大的经济体产生了大量需求,并吸收了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许多产品。印尼已经利用煤炭和毛棕榈油出口,并正在开发镍和钢铁冶炼厂。在电动汽车(EV)产业等领域与中国合作将带来更多优势。但针对中国产品的保护主义行动可能会引发报复措施,类似于中国对欧盟的反应。
更重要的是,印尼获得了大量投资,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由外来投资资助的进口是可以预期的。在这种情况下,贸易政策不会有意义地减少进口。事实上,贸易政策可能会降低印尼投资的低效率。
为了保持良好的商业环境并吸引投资,政府在制定和传达政策时必须谨慎。仓促、计划不周和频繁变化的政策会阻碍企业在印尼投资。政府明确而周到的公开声明对于避免在公众和投资者中造成不必要的担忧至关重要。
Krisna Gupta是雅加达Politeknik APP和印尼大学的讲师,也是印尼政策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Deasy Pane 是印尼政策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