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海运、贸易信用保险可能面临美国加征关税压力

海运、贸易信用保险可能面临美国加征关税压力

风险预警
2025-04-25
海运、贸易信用保险可能面临美国加征关税压力。(印度)业内专家表示,如果(美国)对印度商品征收26%的关税,预计将给该国的海运和贸易风险保险带来压力。

 

 

 

一、摘要概述

 

美国政府于2025年4月3日宣布对印度商品征收26%互惠关税,并暂停实施90天以进行谈判,各界普遍预计此举将推高印度海运及贸易信用保险费率。高关税将提高印度对美出口商品的到岸成本,导致保险公司在评估风险与赔付限额时提高费率;同时,进口商的违约风险上升,也将使贸易信贷险保费上涨。印度政府和企业正利用这90天窗口展开部门间研判和双边磋商,并探索“零换零”策略以化解关税冲击;而保险业内则需通过优化保单结构、拓展多元化市场及增强再保险能力来应对不确定性。

 

二、背景

 

1. 互惠关税政策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25年4月3日宣布,自当日起对印度出口美国的商品征收26%“互惠关税”——相当于印度对美国产品施加的52%关税的一半,以实现对等税率。

 

2. 暂停实施与谈判窗口

 

为促成美印贸易对话,特朗普政府在4月11日将该措施暂停90天,让双方在此期限内就关税水平及贸易不平衡问题进行磋商。印度商务部据报道已在多个部门之间开展分项影响评估,以制定应对方案。

 

3. 双边贸易谈判动态

 

截至3月底,美印已完成首轮专家级磋商,讨论双边贸易协定(BTA)框架及关税减让方案,力图在4月中旬前达成初步谅解,避免互惠关税落地。

 

三、印度海运与贸易保险现状

 

1. 保险市场规模与结构

 

印度出口保险市场规模约5,000亿卢比,其中海运货物险和贸易信用险占据主导地位,国有的出口信用担保公司(ECGC)负责为出口商提供贸易信贷保险。

 

2. 再保险与风险共担机制

 

“海上货物排除地区共同体”(Marine Cargo Excluded Territories Pool)在2023–24财年共收取保费41.53亿卢比,通过多方再保险分摊政治风险与大宗货物损失。

 

3. 近期出口表现

 

2023–24年度,印度对美海产品出口额达24亿美元,其中冷冻虾占主要份额;高关税若真施行,将令部分细分品类出口锐减,进而影响保险承保总量与费率水平。

 

四、关税影响机制

 

1. 到岸成本与保险标的价值

 

关税从零跳升至26%,意味着进口商为取得同等货物需多付关税成本,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必然将货值(sum insured)抬高,直接推升保费收入。

 

2. 信用风险上升

 

进口商若因关税上涨导致资金周转困难,违约概率上升,贸易信用险费率也将随之调整,以弥补潜在赔付损失。

 

3. 再保险成本传导

 

全球再保险市场亦将评估印度出口风险溢价,进一步提高再保险费率,保单发行人或全额转嫁给终端客户,形成叠加效应。

 

五、行业观点与应对策略

 

1. 业内预期

 

多位保险公司高管认为,如26%关税最终落地,海运与贸易信用险费率短期内涨幅或达5%–10%不等,以覆盖新增风险敞口与运营成本。

 

2. “零换零”政策建议

 

全球贸易研究倡议(GTRI)建议印度政府对美国产品实施“零换零”——对等取消部分进口关税,以换取美国同步免除对印关税,缓解保险成本压力与出口商负担。

 

3. 保单与市场多元化

 

保险机构可通过细分产品、调整风险附加条款、加强与本土再保商合作,以及鼓励出口商开拓非美市场来分散风险与平抑保费波动。

 

六、风险与展望

 

1. 短期不确定性

 

若谈判在90天窗口期内未能消除关税分歧,印美贸易额与保险承保量将双双承压,且费率上调趋势难以逆转。

 

2. 长期竞争力影响

 

持续高保费环境下,印度出口商或转向价格更具优势的东南亚国家,从而削弱国内保险业的承保规模与盈利水平。

 

3. 政府与行业协同

 

建议印度政府加快与美国的BTA谈判进程,并出台针对海运与贸易保险的临时补贴或风险担保措施,同时推动保险业提升产品创新与资本实力,以增强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

 

综上所述,美国对印26%互惠关税虽暂缓施行,却已在短期内对印度海运及贸易信用保险市场形成预期冲击。未来三个月内,谈判结果将直接决定保费走势,印度政府、出口商与保险业需密切配合,通过政策对接和市场化手段共同化解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微信扫码,测评催收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