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实时制裁给银行和贸易商带来新风险

作者:John Basquill

研究人员表示,美国政府针对伊朗海上石油贸易实施实时制裁的举措,可能会使银行和大宗商品贸易商面临高额成本和冗长诉讼的风险。
智能公司极星环球(Pole Star Global)与黑石合规服务公司(Blackstone Compliance Services)在 7 月 22 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金融领域,违反制裁通常会受到美国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的罚款;而在海运执法方面,美国采取了更为灵活的策略。
报告称,对于从事伊朗原油和石油产品贸易的航运公司,政府当局越来越倾向于提起刑事诉讼,这一过程比美国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先展开调查再处以罚款要快得多。
这两家公司表示,若有证据表明船舶、港口运营商及其他相关方与伊朗石油有往来,当局会 “常规性” 地对其实时实施制裁,还会在货物运输途中采取扣押措施。
它们警告称,对于被卷入这场风波的银行、贸易商及其他企业而言,这种做法可能会带来 “极高的成本”。
报告中提到:“在很多情况下,在航行途中发现货物受到制裁,其经济风险要比美国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随后的任何处罚都大。”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意味着所有人都会遭受损失。贸易商要承担货物价值以及滞期费或租船费的损失,船东无法出租其船舶,而那些未能履行尽职调查义务的中间商可能会面临数百万美元的损害赔偿,因为各方都试图挽回自己的损失。”
报告举了一个例子,一家大宗商品贸易商发现其租用的船舶上装载着伊朗石油。
根据制裁法律,该贸易商不得出售这批货物,这意味着它必须注销这笔交易。之后,它可能会获得美国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的许可来出售货物 —— 如果能找到愿意购买的买家的话,但在此期间必须支付滞期费。
在此过程中,船舶也会处于闲置状态,而任何提供融资的银行 “也可能会遭受损失”。
报告称:“相关的法律费用往往会高得惊人,这些费用接近甚至超过 100 万美元的情况并不罕见。”
后续的诉讼会带来更多麻烦,受影响的各方会试图追回损失,这会增加额外的成本并造成延误。
对于银行来说,如果它们陷入既要履行信用证项下的付款义务,又要承担可能为受制裁贸易提供便利的风险之中,就可能会引发诉讼。
2023 年,一家新加坡大宗商品贸易商在与摩根大通(JP Morgan)的诉讼中上诉成功。此前,摩根大通以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所使用的船舶为叙利亚所有为由,拒绝为一批价值 240 万美元的煤炭货物付款。
根据美国《反恐怖主义法》,也可能会引发诉讼,该法允许受害者起诉那些为指定的外国恐怖组织提供支持的公司。
报告称,人们对这类案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自 2 月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发布指令,要求司法部长帮助恐怖主义受害者 “就针对伊朗的联邦判决获得赔偿” 以来。
极星环球与黑石合规服务公司表示:“鉴于伊朗的创收方式,我们认为未来的诉讼很可能会针对那些涉及运输伊朗货物的大宗商品贸易商、船旗国、船东、租船人和港口运营商。”
报告建议,参与海上贸易的公司应监控船舶的动向和所有权情况,包括使用海运情报工具;合规人员应获取并仔细检查原始贸易文件,以发现潜在风险信号。
报告还指出,随着诉讼风险的增加,企业应考虑加强商业合同中的制裁条款,比如禁止使用有欺诈行为的船舶。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