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非洲新能源:中国企业的战略机遇

非洲新能源:中国企业的战略机遇

干货工具
2025-08-22

在全球大力推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非洲这片广袤的大陆正悄然成为新能源的投资热土。非洲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随着各国对低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非洲的新能源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使其成为未来世界能源版图的关键变量。

 

一、非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非洲可再生资源丰富。其拥有全球约60%的最佳太阳能资源,大部分地区光照充足、年日照时间长,太阳能光伏潜力高达近8000GW(来源:国际能源署(IEA)评估)。非洲风能的潜力更不容小觑,约为33642GW(来源: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2023年发布的《非洲风能现状报告》),沿海以及一些开阔的内陆区域,为风力发电场的建设提供了绝佳选址。非洲的水能、地热资源同样丰富,具备很高的开发价值。
近年来,非洲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细分领域全面突破,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增长极。如南非的光伏电站集群已形成规模效应,累计装机近9GW,还有8.5GW项目正在招标;埃及投资170亿美元建设的南西奈省绿氢工厂是非洲最大的绿氢项目,规划年产能达40万吨绿氢;肯尼亚的风电项目沿着东非大裂谷铺开,清洁能源供电占比接近90%。这些数字背后,是非洲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更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市场。

 

二、非洲新能源产业的未来规划

    非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装机容量的增长上,还体现在相关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上。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已经认识到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纷纷出台鼓励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以推动新能源项目落地。非盟先后出台了《非洲绿色能源倡议》《非洲能源合作伙伴》《2030年非洲能源战略》等一系列规划文件,为非洲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和政策框架。

    非洲各国也纷纷制定了本国的新能源发展目标和支持政策。如埃及《2035年综合可持续能源战略》规划到2035年光伏装机43GW;摩洛哥规划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50%以上,产能达12GW;乌干达制定了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90%,电网接入率80%的目标;南非在第七轮可再生能源采购计划中包含了1.76GW的光伏项目,并推动“氢谷”建设,目标是2030年部署1000万千瓦电解槽产能。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非洲可再生能源转型将拉动GDP增长6.4%,创造1400万个就业岗位。未来十年,非洲有望成为全球新能源投资的核心目的地,重塑全球能源贸易格局。

     

    三、中非新能源合作的多维共赢

      中国企业为非洲提供低成本和定制化的新能源商品,并在经贸合作过程中积极带动本地产业发展。

      低成本:依托全球领先的光伏、储能等产业链优势,中国新能源商品性价比高,匹配了非洲对低成本能源的需求。如三一硅能在赞比亚瑞达矿山建成非洲最大单体光储柴微电网项目,通过预制模块化施工和数字化控制,将电力成本降至传统柴油发电的1/3。

      定制化:针对非洲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提供精准适配的能源解决方案。结合东非高原的气流特点,为埃塞俄比亚风电场定制了低风速风机;在埃及红海项目中采取了适合高湿度、强腐蚀环境的设计,延长了机组使用寿命。

      本地化:中国企业通过本地化生产以及上下游联动,带动非洲产业升级,如中伟股份在摩洛哥投产非洲首个新能源材料基地,规划年产12万吨三元前驱体,并配套电池回收机制,填补了非洲在高端电池材料生产领域的空白。

      而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旺盛的能源需求,不仅为中国新能源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资源支撑,也成为中国标准国际化的重要平台。

      资源丰富:非洲锂、钴、镍、铜等新能源电池核心矿产储量占全球60%以上,中国企业通过投资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对非洲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

      市场广阔:目前非洲发电站和电网建设均潜力巨大,离网和微电网需求迫切,中国企业的小型光伏系统、户用储能产品能在此快速落地。除设备出口外,中国光伏企业的多晶硅等原材料,通过在本地建立组件厂,利用免税政策可辐射至整个非洲市场。

      标准推广:中国企业在非洲的项目实践,推动中国标准与非洲本土需求、国际通用规则的融合,为全球能源标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基于务实合作的理念,中国企业推动新能源标准从“国内适用”到“全球认可”,为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技术规则协同提供样本。

      中国企业在非洲“授人以渔”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助力非洲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也有望创造南南合作的新范式。未来,随着非洲新能源规划逐步落地,中非新能源合作的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来源:中国信保国别风险研究中心/区域国别研究院

      编辑:农潇齐、刘钰遥

      本文转自贸企通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