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与动荡:贸易政策如何推动美国企业破产的?

关税与动荡:贸易政策如何推动美国企业破产的?

在《Lowenstein Bankruptcy Lowdown》的这期讨论中,核心聚焦于关税对企业破产的驱动作用。关税(尤其是特朗普政府时期及美欧 15% 互惠关税)导致企业输入成本上升、供应链中断、利润空间压缩,对资本结构本就薄弱的企业构成生存威胁。多个案例(如 IG Design Group、Marelli Holdings、Sunnova Energy、At Home Group 等)印证了这一点,而美欧 15% 关税协议虽避免了 30% 关税的威胁,却进一步加剧企业压力,最终使得企业破产案例增多,成为关税作为产业政策的显著影响体现。
详细总结
1. 讨论背景
本期《Lowenstein Bankruptcy Lowdown》聚焦关税对企业破产的驱动作用,指出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关税政策叠加通胀和高利率,成为企业重组领域的重要变量,对企业生存产生显著影响。
2. 关税对企业的核心影响
关税通过三大路径冲击企业:
-
直接导致输入成本上升; -
引发供应链中断; -
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对于资本结构本就薄弱的企业,这些影响具有 “致命性”。
3. 关税导致破产的具体案例(分行业)
行业 |
企业名称 |
破产 / 困境原因 |
制造与分销 |
IG Design Group |
国际供应链受关税影响,成本上升、预测困难,利润和需求受损,最终申请破产(代表无担保债权人委员会) |
汽车行业 |
Marelli Holdings |
作为 Stellantis 和日产的供应商,汽车关税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击 |
太阳能行业 |
Sunnova Energy 等 |
关税导致成本上升 + 政策波动,多家企业申请 Chapter 11 保护 |
零售行业 |
At Home Group |
关税为关键驱动因素,导致 $20 亿规模破产 |
零售行业 |
Kohls、Macy’s 等 |
已在重组观察名单,关税进一步侵蚀利润率 |
4. 美欧 15% 互惠关税协议的影响
- 协议内容:美国与欧盟达成 15% 互惠关税协议,替代原计划的 30% 关税威胁,覆盖欧盟多数出口(包括药品、汽车零件、工业组件等,深度嵌入美国供应链)。
- 影响:虽避免了贸易战,但未规避财务冲击,反而加剧了企业面临的压力。
5. 企业应对与最终结果
-
部分企业尝试场外重组或债务管理以争取时间,但多为 “权宜之计”,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
多数企业因无法吸收或转嫁成本,面临利润率侵蚀、裁员、资不抵债,最终走向破产。
6. 结论
关税虽被视为产业政策工具,但其最显著的影响体现在破产法庭中;保护主义的成本并非体现在贸易平衡中,而是体现在企业的重组计划里。
关键问题
- 关税对企业的致命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关税通过三大致命影响推动企业破产:一是直接提高输入成本;二是扰乱供应链,导致运营不稳定;三是压缩利润空间。对于资本结构本就薄弱的企业,这些影响叠加通胀和高利率,最终使其陷入生存危机。
- 哪些行业的企业因关税申请破产?请举例说明。
答:多个行业受关税冲击导致破产或困境,例如:制造与分销行业的 IG Design Group;汽车行业的 Marelli Holdings;太阳能行业的 Sunnova Energy、Solar Mosaic 等;零售行业的 At Home Group($20 亿破产)及 Kohls、Macy’s 等(利润率受侵蚀)。
- 美欧 15% 互惠关税协议的内容及影响是什么?
答:该协议在原 30% 关税威胁实施前达成,对欧盟多数出口产品(含药品、汽车零件、工业组件等)征收 15% 统一关税。虽避免了贸易战,但未消除财务冲击,反而因覆盖美国深度依赖的供应链环节,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和破产风险。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