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电商出海三步走:会卖货、懂产品、抓人心(下)

一、品牌影响力构建模型
企业出海不同发展阶段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呈现显著差异:
出海探索期:企业处于市场验证与用户认知建立的关键阶段。营销核心以产品力驱动增长,聚焦核心卖点、打磨差异化竞争优势,验证市场接受度。在渠道布局上,企业主攻主流社交媒体,采用“产品特性+促销转化”的内容策略,快速提升曝光与销量。
出海发展期:企业营销策略开始从产品导向升级品牌建设。内容策略从产品介绍转变为情感沟通,强调本土化共鸣。同时建立完善的会员体系,逐步构建私域流量池。渠道覆盖主流/本土社交平台、家庭CTV(联网电视)与DOOH(数字户外广告)等场景,同步搭建区域达人合作网络。
根据飞书深诺发布的《2024 MeetBrands中国出海新锐消费品牌榜单报告》显示,全球近1/3消费者认知中国发展期标杆企业(年海外营收1千万~1亿美元且增速超10%)。且这些企业正通过品牌声誉与故事驱动消费决策,标志着其正逐步从产品营销跃迁至品牌建设。

数据来源:飞书深诺《2024 MeetBrands中国出海新锐消费品牌榜单报告》
出海成熟期:企业核心目标转向塑造行业文化影响力。这一阶段,企业开始深化ESG战略,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同时开发APP和用户社群矩阵;最后通过全球并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等举措巩固市场地位。此时营销关键在于融合品牌价值与全球文化趋势。
二、让品牌说话:新手出海营销进阶实战
新手企业出海营销进阶需构建三大核心能力:KOL生态运营能力、深度本地化能力、全域营销能力。
(一)突破KOL合作边界,重构社群力量
根据飞书深诺《2025全球数字营销趋势白皮书》最新调研显示,超八成(81%)出海企业维持或提升红人营销预算投入,这一数据印证了红人营销已成为全球化数字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何系统化释放KOL的商业价值,正成为企业面临的关键挑战。

数据来源: 飞书深诺,“Influencer marketing Hub The State of Influencer Marketing 2024"
传统的KOL营销往往局限于单向的产品推广和流量变现,而现代营销策略则要求企业打破这种线性思维,建立多维立体的协作网络。这要求企业与内容创作者建立深度协作,将KOL影响力与社群互动有机融合,构建自生长的品牌共生体系。
以某服饰企业创新KOL合作模式为例,该企业在KOL营销层面举措如下:
1.精准匹配:基于消费者画像筛选契合度高的KOL
2.跨界合作:突破时尚垂类局限,联动运动、旅游等多元领域达人
3.深度运营:邀请核心KOL参与社群管理,强化用户连接
该策略实现三大成效:
1.提升海外市场渗透率
2.触达多元化消费群体
3.增强用户粘性与复购
该营销模式已突破传统KOL的单向推广模式,转向构建“影响力+社群”的共生体系。通过去中心化的协作网络,让每个参与者都成为品牌价值的共创者,实现从流量变现到生态共建的升级。
(二)从适应到融入,本土化营销破圈
本土化营销的核心在于实现企业与目标市场的文化深度共鸣。这种文化共振可显著提升品牌亲和力,降低市场渗透成本,并形成可持续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以某智能灯饰企业为例,企业通过选择契合目标市场属性的高热科幻电影IP展开合作,巧妙嫁接产品光学性能与电影视觉主题,实现产品卖点与IP的有机融合。传播矩阵上,企业线上开发交互式主题网页和APP皮肤,线下打造沉浸式主题体验空间,形成多触点传播网络。
营销策略上,企业采用圈层突破打法:以IP核心粉丝为种子用户,通过UGC内容辐射科技兴趣人群,借势电影热度形成话题裂变。同时设计定制化主题消费旅程,强化购买环节的仪式感,有效提升用户粘性与复购意愿。
本次营销帮助企业能快速突破文化隔阂,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其次,精准触达本土IP自带粉丝群体,帮助企业精准对接目标客群;最后,该营销通过文化赋能重构企业的品牌资产,提升科技感调性。
(三)全域精准广告投放,拓展品牌认知
全域精准广告投放是应对用户碎片化行为的必然选择,通过跨渠道覆盖确保企业在各消费场景的触点存在,同时借助数据技术实现精准定向,避免资源浪费。这种策略能完整覆盖用户决策链路,在不同阶段传递匹配内容,构建有效的转化漏斗。
同样以上文中智能灯饰企业为例,其构建全域营销矩阵:通过CTV广告精准触达科幻爱好者家庭场景,结合200+DOOH屏幕覆盖多类型场地,并基于数据追踪对高价值人群二次定向投放,导流至品牌官网,最终实现从流量到转化的完整闭环。
这种营销模式,不仅解决了碎片化时代的触达难题,更通过数据驱动的智能优化,实现了从流量获取到用户沉淀的全链路转化,为新手企业的精准营销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本系列研究构建了企业出海的完整方法论体系,通过“会卖货、懂产品、抓人心”三维度协同,为新手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可落地的成长方案。
我们相信,通过这套融合战略思维与实战工具的系统框架,中国出海企业不仅能快速打开国际市场,更将逐步构建起涵盖技术创新、文化输出、标准制定的全球化竞争力,最终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价值跃迁,在全球商业版图上书写新的传奇。
编辑:农潇齐、李维娇
本文转自贸企通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