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于达成销售,中国贸易商在新兴市场追逐高风险交易:谨防贸易信用风险

2025-08-27

随着美国市场受限,中国出口商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买家,但结果喜忧参半。
广交会上的外国采购商表示,在贸易战背景下,他们与中国供应商谈判时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来自中国东部浙江省的面料贸易商谢吉姆(Jim Xie)收到第一笔来自沙特阿拉伯、价值数十万美元的订单时,欣喜若狂。
多年来,他对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不断萎缩。如今,他梦想在中东开拓一个利润丰厚的新 “蓝海” 市场。
但事情很快开始出错。去年谢吉姆发运货物后,买方 —— 一家由叙利亚人经营的企业 —— 未能支付尾款,之后一次又一次拖延转账。
绝望之下,谢吉姆在 1 月前往叙利亚试图找到买方,却徒劳无功。后来他才意识到,自己从一开始就没什么机会。
“这些买方常在沙特阿拉伯或迪拜成立小型贸易公司,一夜之间就能关门大吉,” 他说,“他们可能是叙利亚人、阿曼人或其他国家的人,并非公司注册地所在国的公民。”
对谢吉姆而言,这段经历反映了像他这样的中国贸易商面临的残酷新现实:他们正急于寻找新的业务来源,以替代利润丰厚的美国市场。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