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战关税:最新图表


本文图表最初发布于2019年9月20日。如需了解与该图表相关的更多信息,可参阅《美中贸易战与第一阶段协议》《特朗普贸易战时间线:最新指南》及《特朗普贸易战时间线2.0:最新指南》。
特别感谢李赫轩(Hexuan Li)、刘媛(Yuan Liu)、万克里斯汀(Christine Wan)、王艺霖(Yilin Wang)、闫静(Jing Yan)和张伊娃(Eva Zhang)的贡献。图表设计与制作由山姆·埃尔布埃兹(Sam Elbouez)、梅丽娜·科尔布(Melina Kolb)、威廉·梅兰康(William Melancon)、亚历克斯·马丁(Alex Martin)和奥利弗·沃德(Oliver Ward)完成。
目前,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平均关税为57.6%,覆盖所有商品;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平均关税为32.6%,同样覆盖所有商品。自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第二届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关税已提高36.8个百分点,同期中国关税提高了11.4个百分点。
2025年5月初,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曾升至127.2%,随后有所下调。特朗普第二届政府通过多项举措提高了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其中部分举措并非专门针对中国),才使关税达到这一高位。(特朗普两届政府均通过《1974年贸易法》301条款或《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简称IEEPA)对中国征收特别关税。此外,本文提及的其他影响中国及其他贸易伙伴的关税举措,是依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232条款或《1974年贸易法》201条款实施的。)
2025年,关税调整始于2月4日和3月4日,美国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专门加征10个百分点的关税。随后,特朗普政府于3月12日对所有外国来源的钢铁、铝及衍生品加征关税,4月3日对汽车进口加征关税,5月3日对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4月5日(加征10个百分点)、4月9日(加征74个百分点)和4月10日(加征41个百分点),美国又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25个百分点的关税,但部分行业享有豁免,其中包括4月11日实施的一项豁免政策。
不过,在美国与中国官员于日内瓦举行会谈后,双方同意将4月累积的双边加征关税统一调整为10%(而非125%),自5月14日起生效。此举使得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从127.2%降至51.8%。(需说明的是,由于部分行业享有豁免,平均关税降幅并非简单的115个百分点。)此后,随着美国对钢铁、铝及其衍生品以及铜等行业采取针对性举措,当前平均关税进一步上调至现有水平。
2025年,中国采取报复性措施,对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在4月中旬一度升至147.6%,随后也有所下调。2025年初,中国分三批实施报复性关税:首先将受覆盖的美国出口商品比例从58.3%提升至63.0%,4月10日进一步扩大至100%,当日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84%报复性关税的政策正式生效。但在日内瓦会谈后,双方同意自5月14日起相互降低关税,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由此从147.6%降至32.6%。
受特朗普政府多项举措影响,2025年1月20日至8月18日期间,美国对全球其他地区所有商品进口的平均关税从3.0%升至20.4%。这其中包括4月5日加征的10%关税——由于部分行业享有豁免,该关税并未使平均关税简单提升10个百分点。(注:2025年3月4日,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新关税,而这些商品最终未能“获得并符合”《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简称USMCA)的优惠待遇,但此关税调整未纳入本文统计。此外,4月9日当天,美国对全球其他地区所有商品进口的平均关税曾暂时升至16.2%,但特朗普总统于当日撤销了部分关税,并暂停关税上调计划90天。目前美国对全球其他地区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已高于4月9日的峰值。)
2018年以来美中关税对比
当前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水平,是2018年美中关税战爆发前的18倍以上。总体而言,特朗普第二届任期内,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提高了36.8个百分点,这一增幅是其第一届任期(2017年1月20日至2021年1月20日)期间对中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总增幅(16.2个百分点)的两倍多。
在拜登政府任期内(2021年1月20日至2025年1月20日),美中关税基本保持稳定。唯一的例外是2024年9月和2025年1月,美国两次提高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使中国出口商品面临的平均关税从19.3%升至20.7%。(受覆盖商品范围基本未变,美国此次政策主要是对已征税商品进一步提高税率。)
特朗普第一届任期内,2020年2月14日《美中第一阶段协议》生效,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设定了新关税。2020年2月,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平均关税为19.3%,是2018年1月的6倍多。这些关税覆盖了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的66.6%,按2017年进口额计算,约合3350亿美元贸易额。
2020年2月起,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平均关税也维持在21%的高位,高于贸易战前的8.0%。当时中国的报复性关税覆盖了58.3%的美国进口商品,按2017年进口额计算,约合900亿美元。2020年2月17日,中国政府宣布启动豁免程序,中国企业可申请暂时豁免报复性关税。尽管如此,中国并未兑现2020年1月15日签署的法律协议中承诺的——2020年至2021年额外购买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和服务的义务。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2018年初至2022年初,中国对全球其他地区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从8.0%降至6.5%,此后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而美国对全球其他地区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则从2018年1月的2.2%升至当前的20.4%。
注:本文图表根据查德·P·鲍恩2021年发表的《美中贸易战与第一阶段协议》(同时发表于《政策建模杂志》第43卷第4期:805-843页)中的原始数据更新而成。该图表未包含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相关数据。如需了解此类数据,以及2018-2020年双方针对关税实施的临时商品豁免政策,可参阅上述论文。此外,图表还修正了原始论文中关于2021年1月中国关税调整幅度的一处误差。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