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投资指南——马来西亚篇

2024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达2120亿美元,比两国建交时增长近千倍,中国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超110亿元人民币,入园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创造许多长期就业岗位。两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产业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潜力不断释放[1]。中国是马来西亚主要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来源国,而外国直接投资是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2024年马来西亚GDP增长率5%左右[2],其中海外投资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一、“MADANI经济”
据了解,马来西亚政府提出了新的以“永续、繁荣、创新、尊重、信任、关怀”六大原则为核心的“MADANI经济”框架设想,旨在应对经济转型、社会融合与环境可持续等挑战。
“MADANI 经济”框架是近期马来西亚的重要战略方向。“MADANI 经济”框架设想通过建设知识和创新型经济以及提高马来西亚人民的生活质量,使马来西亚成为区域经济的领导者,其主旨是共建更美好的马来西亚。
该设想一方面是提高上限,追求引领亚洲经济,包括:
-
具有竞争力的世界级投资目的地;
-
以数字和创新为主导产业;
-
伊斯兰经济的全球领导者;
-
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成为地区首要经济支柱;
-
经济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是提高水准,保证人人享有优质公正的生活,包括:
-
受尊重的工作和体面的生活水准;
-
平等和包容性机会;
-
普及优质教育和医疗保健服务;
-
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
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还推出了“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ational Energy Transition Roadmap,NETR)和“2030年新工业总体规划”(New Industrial Master Plan 2030,NIMP 2030)等政策,来帮助“MADANI 经济”框架的实践落地,以加快马来西亚向净零排放的能源转型,并增加投资机会。
二、外商投资政策
马来西亚政府的规划无疑对吸引海外投资十分利好,通过一些具体的政策来促进和激励外国投资。
马来西亚的外商投资政策较为宽松和友好,政府允许制造业和部分服务业由100%外资股权持有。针对制造业企业为扩大生产、现代化改造、自动化或多元化而进行再投资提供了再投资津贴,还推出了批准激励计划(简称AIS),作为针对某些符合条件活动的激励方案,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高技术活动,以及其他有利于马来西亚经济的项目。
上述激励措施通常无需事先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或提交申请,根据具体激励类型,企业可提交相关申请表格及配套文件至马来西亚内陆税收局(MIRB),或在税务稽查期间由企业自行留存备查供MIRB审查[3]。企业也可以对关键岗位自由聘请外籍人士,而且,资本、利息、股息和利润能够自由地进行汇回。
在这些政策支持下,中国投资者在马来西亚的投资涉及了广泛的行业,包括太阳能、信息和通信、矿业、运输设备、化工、汽车、通信建设、铁路建设、高科技建设、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等。
三、其他利好因素
马来西亚对外国投资给予较多激励措施,因此马来西亚一直是中国企业出海投资的热门目的地。除了政府规划和政策支持,还存在一些其他利好因素吸引着中国企业赴马投资。
马来西亚总体上有着优良的投资环境,表现为以下几点:
-
首先,马来西亚的经济平稳增长,并拥有多元化的经济基础。据统计,2024年马来西亚的GDP增长率在5%左右,制造业、服务业等经济支柱产业稳定向好发展,预计2025年制造业有望增长4.7%。作为东盟地区重要旅游国家,马来西亚的旅游业将复苏,大多数服务业子行业也将实现增长[4]。
-
其次,马来西亚的竞争力排名在多个排行榜中均位于前列,曾被评为东盟五国[5]中最具竞争力的市场(管理发展学院(MD)2023年世界竞争力排名);东盟五国中最具竞争力的数字市场(2023年IMD世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以及最具吸引力的全球商业目的地(2023年科尔尼全球服务位置指数)。
-
此外,马来西亚还拥有良好的主权信用评级,截至2024年末,其在标普的评级为A-,在穆迪的评级为A3,在惠誉的评级则为BBB+,三个评级的展望均为“稳定”,与东南亚其他经济体相比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显示出良好的信誉度[6]。
参考来源
编辑:农潇齐、李维娇
本文转自贸企通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