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件中国转运货物被查扣

日前,一批从中国出发、转运至新加坡的货物在抵达马来西亚巴生港后,遭到当地海关关员的查扣。经海关开柜查验发现,该批货物申报内容与实际严重不符,柜内竟暗藏着高达几十万支走私电子烟,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包装露馅:异常细节牵出走私大案
巴生港海关工作人员介绍,在对这批转运货物进行常规开柜检查时,一些异常情况引起了他们的注意。部分标有“家具”字样的包装箱外,额外包裹着绿色聚乙烯(PE)塑料袋。这种特殊的包装方式,在海关过往查获的电子烟走私案件中屡见不鲜,是犯罪团伙常用的伪装手段。这一异常细节瞬间让查验人员警觉起来。
经过进一步细致查验,海关人员的猜测得到了证实。那些申报为家具的箱子里,满满当当装着大量标有“SALTHUB”品牌标签的电子烟产品,数量总计约30万支。
据了解,“SALTHUB”品牌在新加坡电子烟市场颇具知名度,在当地多个线上平台以及Telegram等社交渠道都有推广。通过商标查询系统查询发现,该名称下注册了6个同名商标,其中4个属于第34类“烟草烟具”品类。不过,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此次查扣的电子烟与这些已注册商标存在直接关联。
巴生港危机:成电子烟走私“中转站”
值得关注的是,巴生港似乎正逐渐沦为电子烟走私进入东南亚各国的新通道,近期利用该港口转运走私电子烟的情况愈发频繁。
早在今年5月,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就在一份报告中发出警告,犯罪集团正将马来西亚作为向东南亚走私毒品和电子烟的新据点。报告明确指出:“犯罪集团不再选择泰国的陆路路线,而是越来越多地将货物转向海上,直接运往巴生港。”
面对这一严峻趋势,巴生港海关不断加大查验和执法力度,但走私活动的隐蔽性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以本次案件为例,海关部门在查扣货物后,迅速对涉事运输方和收货人展开追查。然而,相关信息中登记的“运输公司”没有有效联系电话,也没有官方网站,是典型的“空壳主体”,这使得进一步的追查工作陷入困境。
目前,巴生港海关已对查扣的30万支电子烟进行了封存处理,案件正在进一步深入调查中。此次事件再次为跨境物流行业敲响了警钟,强调“合规”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准则。任何试图通过瞒报、伪装等手段逃避监管的行为,最终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本文转自万猫外贸之家公众号,其综合整理自海运网,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