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美国拥有123年历史的零售连锁企业面临第11章破产风险

美国拥有123年历史的零售连锁企业面临第11章破产风险

风险预警
2025-10-31

日期:2025 年 10 月 21 日 

来源:《华尔街报》(The Street)

 

 

这家标志性零售品牌已出现账单逾期支付的情况,且拖欠供应商款项的问题可能影响其假日季库存供应。目前,该公司尚未就潜在的 “第 11 章破产”(美国破产法中的重组破产程序,允许企业在破产保护下重组债务)申请发表任何评论。

 

对人而言,活到 100 岁能在《今日秀》(Today)节目上得到阿尔・罗克(Al Roker)的祝福 —— 这是这位气象主播兼媒体人从传奇人物威拉德・斯科特(Willard Scott)手中接过的传统环节,也足以说明长寿对任何人而言都堪称壮举。但对企业来说,存活百年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能迈过这道门槛的品牌寥寥无几,且往往需要多次重塑自身才能延续生命力。

 

许多曾经叱咤风云的品牌,如今要么停业倒闭,要么仅存零星门店。以西尔斯百货(Sears)为例,它曾一度比亚马逊(Amazon)、沃尔玛(Walmart)更具市场主导地位,如今却只剩少数几家门店在运营。事实上,曾占据商场核心位置(“mall anchor”)却已倒闭的品牌名单,甚至比存活百年的品牌名单更长。

 

已停业的商场主力店包括:

 

•默文百货(Mervyn’s):中端百货连锁,2008 年清算结业;

•蒙哥马利・沃德百货(Montgomery Ward):经典百货品牌,2001 年停业;

•金贝尔百货(Gimbels):历史悠久的百货连锁,被 BATUS 集团收购后于 1987 年关闭;

•马歇尔・菲尔德百货(Marshall Field’s):芝加哥本土百货品牌,2006 年更名为梅西百货(Macy’s);

•邦威特・泰勒百货(Bonwit Teller):奢侈品百货连锁,1990 年停业;

•伯丁百货(Burdines):佛罗里达州百货连锁,2005 年前并入梅西百货;

•埃姆斯百货(Ames):折扣百货品牌,2002 年清算结业;

•赫克特百货(Hecht’s):美国中大西洋地区百货品牌,2006 年前转型为梅西百货;

•布拉德斯百货(Bradlees):折扣百货品牌,21 世纪初关闭;

•卡尔多百货(Caldor):美国东北部折扣零售商,1999 年停业;

•皮齐茨百货 / 帕里什百货(Pizitz/Parisian):区域型百货品牌,最终被出售或转型为梅西百货、贝尔克百货(Belk);

•哈恩公司(Hahne & Co.):新泽西州百货品牌,20 世纪 80 年代末关闭;

•里奇百货(Rich’s):亚特兰大本土百货品牌,2005 年并入梅西百货。

 

如今,另一家历史可追溯至 1902 年的传奇零售品牌,正陷入财务困境。

Creditsafe 公司品牌负责人兼发言人拉吉尼・巴拉(Ragini Bhalla)分享了一组关于萨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货(Saks Fifth Avenue)的运营数据,显示该公司可能面临申请 “第 11 章破产” 的风险。

 

萨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货债务支付延迟

 

需注意的是,巴拉的分析基于公开可得的财务信息,萨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货本身尚未发布 “持续经营能力警告”(指企业提示自身可能无法持续运营的风险),也未就潜在的 “第 11 章破产” 申请发表任何公开评论。

 

巴拉在发给《华尔街街报》的邮件中表示:“过去 12 个月,萨克斯公司(Saks Inc.)的‘逾期付款天数’(Days Beyond Terms,简称 DBT,用于衡量企业账单逾期支付的天数)数据显示出持续且令人担忧的延迟趋势,这表明公司存在长期现金流压力。全年来看,萨克斯的逾期付款天数始终远高于 10-12 天的行业平均水平:2024 年 11 月最低,为 27 天;2025 年 1 月和 3 月最高,达到 41 天。”

 

尽管逾期天数时有波动,但该公司始终存在账单延迟支付的情况,这意味着萨克斯平均需要近一个月甚至更久才能向供应商付款,其付款流程已大幅落后于行业常规水平。

 

巴拉补充道:“即便 2025 年 5 月至 6 月逾期天数略有改善(两个月均维持在 30 天),仍接近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倍;而 2025 年 8 月至 9 月,这一数字又回升至 39 天。这种长期持续的付款逾期,是企业潜在流动性问题的明显信号,也表明其在应付账款管理方面可能存在挑战。”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