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重启易货贸易以规避西方制裁

作者:路透社
编辑:盖伊・福康布里奇(Guy Faulconbridge)、弗兰克・杰克・丹尼尔(Frank Jack Daniel)
发布时间:2025 年 9 月 15 日
来源:路透社
内容摘要
-
易货交易助力规避 SWIFT 断联及次级制裁担忧 -
俄罗斯经济部发布指南,为跨境易货交易提供便利 -
易货贸易上一次在俄罗斯流行是 20 世纪 90 年代后苏联时期的经济混乱阶段
莫斯科 9 月 15 日电(路透社)——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老式易货贸易首次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兴起。为规避西方制裁,俄罗斯企业用小麦交换中国汽车,用亚麻籽换取建筑材料。
尽管俄罗斯与中国、印度的关系日益密切,但易货贸易的回归表明,俄乌冲突已严重扭曲了这个全球最大自然资源生产国的贸易关系 —— 距离 1991 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开启与西方经济融合已过去 30 年。
因 2022 年俄乌冲突及 2014 年克里米亚并入事件,美国、欧洲及其盟国已对俄罗斯实施超过 2.5 万项不同制裁,旨在重创俄罗斯 2.2 万亿美元规模的经济,并削弱对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的支持。
华盛顿还因印度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对印度加征了关税。
普京表示,尽管西方曾预测俄罗斯经济将崩溃,但过去两年俄罗斯经济增速超过了七国集团(G7)国家,表现好于预期。他已下令企业和官员用尽一切办法对抗制裁。
然而,俄罗斯经济已显现出越来越多的承压迹象:俄央行数据显示经济已技术性陷入衰退,且通胀高企。
部分惩罚性措施 —— 尤其是 2022 年俄罗斯银行被踢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以及美国去年警告中资银行不得支持俄罗斯战事 —— 引发了对次级制裁的担忧。
“中资银行担心被列入制裁名单、遭受次级制裁,因此不接受来自俄罗斯的资金,” 支付市场一位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
这种担忧似乎是易货交易兴起的原因 —— 易货交易更难被追踪。2024 年,俄罗斯经济部发布了一份 14 页的《跨境易货交易指南》,指导企业如何利用这种方式规避制裁,甚至提议建立一个充当易货交易所的交易平台。
该部文件称,“在制裁限制条件下,外贸易货交易允许与外国公司交换商品和服务,无需进行国际资金结算。”
直到最近,此类交易的商业关注度仍较低。但上月路透社报道称,中国**油田技术有限公司正寻求用钢材和铝合金交换船用发动机。该公司未回应置评请求。
在本次报道中,路透社通过贸易消息人士、海关部门公开声明及企业公告,确认了 8 笔此类实物商品交易,这些交易此前未被报道过。
由于交易不透明,路透社无法确定俄罗斯经济中易货贸易的总体价值或规模,但三位贸易消息人士表示,这种做法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易货贸易的增长是去美元化、制裁压力及合作伙伴流动性问题的表现,” 行业组织俄亚工业家企业家联盟(Russian-Asian Union of Industrialists and Entrepreneurs)总理事会秘书马克西姆・斯帕斯基(Maxim Spassky)告诉路透社。他表示,易货交易量可能会进一步增长。
其中一位因信息敏感而要求匿名的贸易消息人士称,该机制有助于规避使俄罗斯银行无法进行美元和欧元交易的制裁。
三位分析师表示,俄央行与海关部门自身外贸数据的差异不断扩大,可能暗示了易货贸易的规模 ——2025 年上半年这一差额已达 70 亿美元。
俄罗斯海关部门在回应置评请求时确认,已与多个国家开展 “涵盖多种商品” 的易货交易,但表示与整体外贸合同规模相比,易货交易数量微不足道。
俄罗斯联邦海关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 1-7 月,俄罗斯外贸顺差同比下降 14%,至 772 亿美元。同期出口减少 115 亿美元,降至 2326 亿美元;进口增加 12 亿美元,升至 1554 亿美元。
俄罗斯政府和央行未向路透社详细讨论易货贸易,仅表示目前没有此类交易的专项数据 —— 若依法申报,易货交易将被纳入总体数据。一位接近政府的消息人士称,数据差异可能源于统计方法不同。
汽车换谷物:典型易货案例
路透社通过两位贸易消息人士确认了一笔交易:中国汽车被用来交换俄罗斯小麦。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称,中方合作伙伴要求俄方以谷物支付。
中方合作伙伴在国内用人民币采购汽车,俄方合作伙伴用卢布采购谷物,随后双方完成小麦与汽车的交换。
路透社无法确定交易规模,也不清楚交易双方如何确定谷物与汽车的价值。
海关声明显示,在另外两笔交易中,俄罗斯用亚麻籽从中国换取了家电、建筑材料等商品。了解俄罗斯对外贸易的专家表示,俄罗斯乌拉尔地区海关 2024 年声明中登记的其中一笔亚麻籽交易,价值约 10 万美元。
中国是俄罗斯亚麻籽的主要进口国,亚麻籽用于工业加工及营养产品生产。
其他交易还包括:俄罗斯向中国出口金属以换取机械,中国以服务交换俄罗斯原材料,以及一家俄罗斯进口商采购铝材以支付给中资企业。另有一笔交易的合作方是巴基斯坦。
两位了解交易情况的消息人士称,部分易货交易使得西方制裁下的商品得以进入俄罗斯,但未透露具体商品种类。
在 8 月的喀山博览会商业论坛上,中资企业将结算问题列为阻碍双边贸易发展的难题之一。海南**油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Xu **表示,易货贸易可能是解决方案。
20 世纪 90 年代:易货贸易曾引发经济混乱
1991 年苏联解体后,易货贸易曾在俄罗斯经济中引发混乱 —— 从电力、石油到面粉、糖、靴子,各类商品都形成了庞大的连锁或有交易网络,这为定价欺诈提供了空间,导致商品价值难以确定,部分人借此发家致富。
当时,现金短缺、恶性通胀及本币反复贬值使得易货贸易具有吸引力。如今,俄罗斯并不缺乏资金,但易货贸易的复苏是受西方对俄、对华制裁威胁持续升级所驱动。
俄罗斯称西方制裁非法,中国则批评制裁具有歧视性。
其他规避制裁的方式
易货并非唯一的规避手段。部分贸易商使用所谓的 “支付代理”—— 后者通过各种方案协助完成支付并收取费用,但此类交易存在风险。
另一种支付方式是通过俄罗斯国有外贸银行(VTB)上海分行进行。还有人使用与美元挂钩的加密货币。
“小企业正积极使用加密货币。有人运送现金,有人通过抵消交易,有人在不同银行分散开户,” 俄罗斯大型金融公司 BCS 的运营与 IT 副总裁谢尔盖・普佳京斯基(Sergey Putyatinsky)表示。
“目前尚无现成的技术解决方案。经济仍在运转,企业同时采用 10 到 15 种不同的支付方式,” 他说。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