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图表:2020-2025年全球各国或地区累计通胀率一览

图表:2020-2025年全球各国或地区累计通胀率一览

风险预警
2025-10-11

作者:多萝西・诺伊菲尔德(Dorothy Neufeld)

发布时间:2025 年 9 月 29 日

来源:Visual Capitalist

https://www.visualcapitalist.com/global-inflation-by-country-2020-2025/

  

 

备注:可在沃罗诺伊(Voronoi)应用中查看此类可视化图表,该应用支持 iOS 与 Android 系统免费下载,汇聚了多个可信来源的优质数据驱动型图表。

 

核心摘要

 

1.2020 年以来,阿根廷累计通胀率飙升 2164%,远超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

2.土耳其(Türkiye)(464%)与埃及(116%)也出现严重通胀,主要受非常规货币政策与货币贬值推动;

3.美国(23%)、德国(22%)等发达经济体消费者价格涨幅超20%,而日本(8%)及其他亚洲经济体涨幅显著更低。

 

 

2020年至今,各国或地区物价上涨了多少?哪些国家或地区受通胀冲击最严重?

 

尽管当前全球通胀率总体呈回落趋势,但人们很容易忽略:过往几轮通胀已永久性推高了全球物价。例如,匈牙利、波兰等欧洲国家的物价较疫情前至少上涨40%,巴西物价涨幅也达30%。

 

本文图表基于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数据,展示了2020年以来全球各国或地区的累计通胀率变化情况。

 

五年全球通胀全景

 

近年来,全球通胀率升至197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截至2025年6月,我们梳理了48个国家或地区的通胀累计变化情况:

 

Country/Region

Consumer Inflation, Cumulative (2020-2025)

 Argentina

2,614%

 Türkiye

464%

 Egypt

116%

 Hungary

52%

 Russia

44%

 Poland

42%

 Czechia

41%

 Colombia

39%

 Chile

34%

 Brazil

33%

 India

33%

 Mexico

30%

 South Africa

28%

 Austria

25%

 Netherlands

25%

 Philippines

24%

 United Kingdom

24%

 United States

23%

 New Zealand

23%

 Belgium

22%

 Germany

22%

 Norway

21%

 Australia

21%

 Sweden

21%

 Canada

18%

 Luxembourg

18%

 Italy

18%

 Spain

18%

 Portugal

18%

 France

17%

 Ireland

17%

 Finland

16%

 Singapore

16%

 Denmark

16%

 Greece

16%

 South Korea

15%

 Indonesia

14%

 Saudi Arabia

14%

 Israel

13%

Taiwan,China

10%

 Malaysia

9%

 Qatar

9%

 Hong Kong,China

8%

 Japan

8%

 Thailand

8%

 China

6%

 UAE

6%

 Switzerland

6%

 

•阿根廷:累计通胀率达2614%。2020年,阿根廷遭遇第七次主权债务违约,此后通过大规模印钞刺激经济,进一步推高物价;

 

•欧洲:俄乌冲突导致能源成本飙升,匈牙利(52%)、俄罗斯(44%)、波兰(42%)、捷克(39%)等国物价大幅上涨。相比之下,英国受冲击较轻,累计通胀率为24%。

 

瑞士是欧洲通胀最温和的国家:得益于瑞士法郎的坚挺,其累计通胀率仅6%;且今年5月瑞士出现通缩(通胀率为负),该国央行因此将利率下调至0%;

 

•美国:2020年以来,美国物价累计上涨23%。其中,过去一年电费涨幅是整体通胀率的两倍以上,2024年8月至今牛肉价格涨幅达16%。尽管美国通胀率已从疫情后的峰值逐步回落,但市场关键领域的价格压力仍在推高民众生活成本。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