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国内多重冲击引发比索挤兑,仅靠美国非常规支持才得以遏制;但潜在风险仍未消除,CREDENDO将阿根廷短期政治风险展望为负面

来源:Credendo
日期:2025 年 9 月 29 日
分析师:乔琳・德布伊斯舍尔(Jolyn Debuysscher)
来源链接:
https://credendo.com/en/knowledge-hub/argentina-wave-domestic-shocks-triggered-run-peso-halted-only-unusual-us-support

事件经过
过去一周,阿根廷再次遭遇比索挤兑。此次市场恐慌由一系列国内政治冲击共同引发,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
地方选举失利:9 月 9 日,米莱(Milei)所属政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选举中惨败。该省传统上是庇隆主义(Peronist)的核心据点,也是阿根廷的经济重镇,选举结果远超预期的糟糕程度,引发外界对 10 月 26 日中期选举前米莱政治影响力的质疑。
财政政策受阻:由庇隆主义主导的国会推翻了总统对多项民粹主义支出法案的否决。这些法案若实施,可能导致阿根廷明年整体财政重回赤字状态,进而威胁该国至关重要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援助计划。
腐败丑闻发酵:米莱的妹妹(同时也是其信任的政治顾问)卷入腐败丑闻,进一步冲击市场信心。
历史风险叠加:阿根廷本身就有国际收支危机和外汇管制的历史,上述事件叠加,最终引发金融市场恐慌,导致比索汇率突破管理汇率区间的上限(见图 1)。

为捍卫比索,阿根廷央行仅两天内就消耗了超 10 亿美元外汇储备,这一消耗速度显然不可持续。最终,美国财政部采取非常规举措 —— 宣布将协商一项 200 亿美元的货币互换额度,并可能购买阿根廷美元债券 —— 比索贬值势头才得以遏制。
事件影响
即将到来的 10 月中期议会选举,是米莱总统上任两年间经济政策的 “试金石”。此前,他从庇隆主义政府手中接手了一个深陷国际收支危机的经济体,随后推行了一系列严厉的经济调整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
-
通胀率从 210% 的峰值降至 34%;
-
经济结束两年衰退,逐步复苏;
-
2024 年底实现 20 年来首个财政盈余;
-
达成 10 年来首个成功落地的 IMF 援助计划。
然而,尽管比索已历经两次贬值,米莱政府仍维持着高估的比索汇率,这导致阿根廷外汇储备仅小幅增加,也使货币面临挤兑风险的脆弱性居高不下。
目前,市场虽暂时平复,外汇储备也未降至危险水平(2025 年 8 月外汇储备约可覆盖 2.5 个月进口需求),但潜在风险仍未消除:若 10 月选举中米莱所属政党表现不佳,不排除再次发生比索挤兑和外汇储备骤降的情况。尽管市场预计米莱的政党将在国会获得更多席位,但能否借此推进必要改革(如通过货币贬值恢复经济竞争力、重建外汇储备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巨额外债偿还压力),仍存在不确定性。此外,美国对阿根廷的(持续)支持,可能取决于中期选举结果、米莱政府的政治稳定性及其改革可信度。
在此背景下,阿根廷短期政治风险(6/7 类,该类别衡量国家流动性状况)的展望为负面。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