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运价依然高企!一柜难求状况仍难缓解!多航线需要提前1个月订舱位!

运价依然高企!一柜难求状况仍难缓解!多航线需要提前1个月订舱位!

风险预警
2022-02-22


航运价格高企、一柜难求状况仍难缓解“现在订舱还需提前一个月左右才能有舱位,我们本月出口越南的一票货,提前一周多去订船,就已经赶不上本月的船期了。”广州一企业出口销售部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进入虎年,广州多家外贸企业已陆续开工。但是,记者调查发现,“箱愁”难解,航运舱位紧张、价格高企依然困扰着外贸企业。上一期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达3587.91点,再创新高。虽然最新一期指数有所下跌。

海运集装箱运力、运价问题的背后是全球疫情导致的供需失衡,对于已持续飞涨了两年的海运价格,业内人士及行业分析师均预计,2022年全年运价整体仍将处于高位。节后:多航线需要提前1个月订舱位位于广州南沙一化学品制造企业出口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年初七公司就投入生产,目前订单很火爆。但是,航运舱位紧张价格高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近期有货物要出口到澳大利亚,虽然提前订舱了,但船期也还是延误了一个多星期。2020年以来,航运舱位越发紧张,价格也不断上涨,并在去年下半年达到了高峰,随后一直未有缓解。全球的航运情况都是如此,就拿目前国内到东南亚国家的航运价举例,与2020年相比,价格已涨了1到2倍。另一家位于广州的爱丽思生活用品有限公司主要出口小家电、收纳用品等。据该公司国际销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节后不同目的地的航运紧张程度有所不同,如出口美国的航运还是维持节前的紧张情况,但出口至东南亚部分国家的航线则略有缓解,但依然也难言宽松。“以往订舱提前一周就能拿到舱位,但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出口美国或东南亚等多个国家的订舱需要提前的时间比较长,一般是需要提前一个月左右,我们本月出口越南的一票货,提前一周多去订船,就已经赶不上本月的船期了。”该人士介绍说。价格方面也依然高企。如深圳港口至纽约港口的集装箱海运价格,虽然1月份出现过价格回落,但是节后随着出货量回升,每个集装箱价格比节前贵了2000美元,达到15000美元,而且仍在不断上涨。相比2020年初涨了四五倍,彼时这条航线的集装箱价格在3000美元左右。德鲁里最新一期运价指数上海至美西运价上涨2%。

再关注一下本期最新波罗的海货柜运价指数(FBX),数据显示,亚洲至美西和亚洲至美东航线的现货集装箱运费再次上涨而亚洲至美西航线上涨3%至15615美元/FEU。FBX数据显示:



中国至美东的运价为每40英尺17901美元,高于上期的16893美元,涨幅达6%。


应对:出口产品涨价 提前订舱高价抢舱据上海航交所的公开数据显示,亚洲到美国西海岸,1月全球主干航线“到离港服务准班率”仅为11%,继续维持较低水平。价格则是不断创新高,上海航交所的公开数据显示,2月11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3587.91点,创新高。展望后市,业内人士多认为,从海运需求和运力供给方面来看,预计2022年全年运价整体仍将处于高位。“受到近期国外疫情反弹的影响,预计接下来航运价格还会再涨一波。不过,中长期看,预计会逐渐缓解。”前述爱丽思相关负责人士也如此表示。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年初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由于缓解航运拥堵所耗费的时间比其原先预期的要长,该公司今年在全球运输货物方面仍存在困难。

华泰证券近期相关研报也指出,展望2022年,集装箱运输市场高景气度有望持续,主因供应链周转效率下降、港口拥堵等问题短期内较难缓解。航运舱位紧张影响了出货的及时性,一直高企的海运价格使不少外贸公司利润受到影响。采访中,大多出口企业的应对之策就是对部分产品进行提价,同时客户出货计划提前确认、提前订舱。“遇上情况紧急的,也只能高价抢舱。”有出口企业负责船务的相关人士还透露。由于这种困扰已持续了一年多,目前企业和客户双方均已习惯这种局面。海运概念股盈利大增航运价格飞涨两年,航运企业从买方市场“华丽转身”为卖方市场,赚得盆满钵满。A股中主营海运业务的概念股共有13只,其中10家已公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8家预增,中远海控、长航凤凰、中远海发、中谷物流、中远海特预计归母净利润实现翻倍。作为中国最大的航运公司,中远海控2021年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人民币892.8亿元,同比增长约799.3%。长航凤凰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1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8~1.2亿元,同比增长659.81%~1039.71%。

来源:海运网、广州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