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多国对华贸易额创新高!“脱钩论”不攻自破,美媒:“买美国货”是个愚蠢的口号

多国对华贸易额创新高!“脱钩论”不攻自破,美媒:“买美国货”是个愚蠢的口号

外贸资讯
2023-02-22

近期,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公布2022年对华贸易年报,多项对华双边贸易数据创下历史新高。

0全球多国对华贸易额频创新高

2月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照美方统计口径,2022年美国和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690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月10日,根据路透社从德国统计局获得的数据,中德之间的商品交易额约为2980亿欧元,比2021年增长约21%。

2022年,德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约1910亿欧元的商品,比2021年增加三分之一;德国对华商品出口增长3.1%,为1070亿欧元左右。

德国经济研究所全球经济部门负责人卢卡斯·门克霍夫说,德国在关键原材料方面依赖中国,这是向更清洁能源和运输转型所需要的。

德国经济研究所专家于尔根·马特斯表示,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德国与中国经贸联系更加紧密,没有人想、也无法做到与中国“脱钩”。

2月15日,欧盟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欧盟27国对华贸易额为8563亿欧元,较上年增长22.8%,同样创下新高。中国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占比分别为15.4%、20.8%和9.0%。

此外,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与非洲、东盟和拉美地区的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2820亿美元、9753亿美元和4858亿美元,较2021年分别增长11.1%、11.2%和7.7%,均创新高。

据新华社采访,克罗地亚前经济部长柳博·尤尔契奇表示,虽然新冠疫情带来一定冲击,但中国经济多年保持较高速增长,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少数西方国家政客和媒体炮制与中国“脱钩论”,是因为他们无视或不愿看到世界与中国紧密联系的事实。

0美媒:“买美国货”是个愚蠢的口号

当地时间2月7日,拜登在国情咨文中宣布了更进一步的“买美国货”政策,呼吁购买“美国制造的木材、玻璃、石膏墙板、光缆”。

随后,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2月14日刊登题为《“买美国货”听来不错,实则愚蠢》的文章,作者为乔纳·戈登堡。

乔纳·戈登堡写道,拜登最近发誓要让所有基建项目都用“美国制造”的材料来完成。

每次听到“买美国货”的时候,都请将其立即翻译成“我们要额外付钱”或“我们要买低于标准的产品”。

正如《纽约时报》的彼得·科伊所言:“如果美国制造的产品更便宜、更好或两者兼而有之,政府就没有必要强迫别人买它们了。”

拜登和特朗普都支持的经济民族主义——或者说保护主义产业政策——是一种针对消费者和纳税人的阴谋。

还记得婴儿奶粉危机吗?这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咎于经济民族主义。美国的关税导致欧洲和加拿大婴儿配方奶粉无法在美国销售。

还记得新房成本暴涨吗?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关税导致进口木材变得更贵。

贸易摩擦增多,让近几年的中美关系并不平静。

美国媒体认为,考虑到美国多年来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以及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断中美技术产品与服务交往等行为,2022年美中贸易数据逆势创新高“令人惊讶”,充分证明双边经贸关系仍然紧密。

0信心更足:期待中国市场“东风”

展望新的一年,不少机构和分析人士看好中外经贸合作前景,认为中国经济将迸发出更大活力,为全球带来更多市场机遇和发展红利。

智利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智利对华出口额为381.06亿美元,占该国出口总额的38.9%。自2009年起,中国一直是智利最大贸易伙伴。智利樱桃出口总量的近9成销往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对于我们太重要了!”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主席伊万·马兰比奥说。中国1月初实施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后,他即率团到访中国多个城市,与商业伙伴洽商。“我们看好中国市场韧性和消费活力,希望通过中国市场获得更大发展”。

2022年,中国连续第14年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国。根据巴西官方数据,去年巴西对华出口额达894.28亿美元,占该国出口总额的26.8%。

巴西商业领袖组织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小若泽·里卡多·卢斯表示,巴中经贸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对巴西农业、基础设施、科技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另外,英国国家统计局2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是英国货物进口方面第二大贸易伙伴,货物出口方面第五大贸易伙伴。

英国杜伦大学学者张志楷认为,受贸易多元化需求驱动,英国对华出口增加。英国商界正在积极推动英中经贸往来,今年双边贸易有望进一步增长。

本文转自外市场,由外跨研究中心、外市场综合整理自新华社、参考消息网、网络等,转载请标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微信扫码,测评催收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