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的产能过剩,亚洲将拥抱保护主义

Nomuraconnects网站2024年7月2日文章:面对中国的产能过剩,亚洲将拥抱保护主义。随着西方国家对中国政府征收更多关税,整个地区的压力与日俱增。
迄今为止,针对中国低成本进口商品采取保护主义一直是西方的独特现象,亚洲基本上是旁观者。这种情况即将改变。
今年,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美国总统拜登扩大了对从中国进口商品征收 301 条款关税的范围,将电动汽车(EV)和电池等商品也包括在内,欧盟委员会也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
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土耳其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征收 40% 的额外关税,而巴西今年则恢复了电动汽车进口税。相比之下,亚洲并没有对中国不断增长的出货量设置那么多的贸易壁垒,其政策反应迄今为止较为平和。
[译注:最新动态:财联社7月5日电,土耳其政府官方公报5日公布的总统决定显示,土耳其软化了最近对进口中国汽车征收关税的决定,以鼓励汽车制造商投资。公报显示,该决定修订了6月份发布的一项法令,规定对投资鼓励政策范围内的汽车进口不征收额外税费。此前在6月8日,土耳其宣布对原产地为中国的燃油及混合动力乘用车征收40%额外进口关税。]
考虑到中国各类产品的工业产能过剩给亚洲经济体带来的挑战,这种袖手旁观的做法似乎难以为继。
在低端产品方面,中国的低价消费品正涌入泰国、印尼和韩国,尤其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中国的产能过剩和出口正在挤压印度、越南、泰国和韩国国内的金属和化学品生产商。
亚洲还面临着世界其他地区加征关税所带来的连锁反应的风险。随着美国和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或拉丁美洲对中国钢铁产品征收关税,部分额外供应势必会转向亚洲。
许多亚洲经济体的电动汽车普及率仍然较低,但正处于上升趋势,这使得亚洲市场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具有吸引力。这种转变已经开始。
到 2023 年,泰国 30% 以上的汽车进口来自中国,而 2013 年仅为 10%。根据中国乘用车联席会的数据,截至 2024 年 5 月,中国已向亚洲出口了 31.2 万辆电动汽车,超过了向欧洲出口的 26.6 万辆电动汽车。
因此,中国进口产品对亚洲的挑战既包括低技术含量的制成品,也包括高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并对经济产生若干影响。
来自中国的进口不断增加,可能会掏空该地区的制造业。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的生产将受到冲击。亚洲的汽车行业无法与中国的电动汽车巨头相提并论,因为中国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可以降低出口价格来抢占市场份额,从而扰乱亚洲其他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
由于中国向亚洲其他国家输出通货紧缩,即使是实力较强的公司也可能面临利润率压力。泰国央行认为,来自中国的低价进口消费品的竞争,可能是保持泰国低通胀的一个结构性因素。
印度、越南和马来西亚等一些亚洲经济体正在从 "中国加一 "战略中受益,但继续依赖从中国进口中间产品将限制国内增值,制约国内制造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并限制为当地制造业创造就业机会。
随着美国和欧洲对中国征收关税,以及中国将其过剩产能转向更新的市场,亚洲出口产品在这些市场上与中国竞争也将面临更大挑战。
面对保护国内制造业和就业的挑战,亚洲决策者不能坐视不管。他们需要在当地创造一个与中国公平竞争的环境。
一些人认为,针对中国进口商品设置保护主义壁垒并非易事,因为与美国相比,亚洲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与中国讨价还价的能力都较弱。对于东南亚国家联盟来说,情况尤其如此,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在贸易和投资方面都与中国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例如,中国是印尼金属和矿业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的贸易依赖中国的中间产品供应。中国在东盟投资建设新的生产设施,使这些国家得以融入全球价值链。
韩国也依赖中国提供半导体和电池所需的关键原材料,尽管最近出现了脱钩迹象,但中国仍然是韩国消费和半导体行业企业的重要市场。
综上所述,我们仍然认为亚洲决策者必须更积极地管理其贸易和产业政策,以保护自己,同时平衡其经济和地缘政治优先事项。这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首先,本地区的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那些拥有大量劳动适龄人口、需要创造就业岗位的经济体,可以通过征收税收或关税来创造一个与中国进口商品公平竞争的环境。例如,泰国最近批准对售价低于 1500 泰铢(41 美元)的进口商品征收 7% 的增值税。
同样,虽然贸易政策界普遍对保护主义深恶痛绝,但亚洲也不应回避提高进口关税这一临时措施,同时政府政策也应努力提高本地制造业的竞争力。这也可以采取超过一定进口配额征收关税的形式。
其次,受益于 "中国加一 "战略的国家必须发展国内生态系统。各国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本地含量要求规则,并逐年提高本地化目标。这将激励从进口转向国内采购,同时鼓励国内工厂的发展。
第三,为促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行业的发展,政策制定者可以提供以本地含量为导向的补贴,并利用税收优惠或费用减免等财政政策,使国产产品优于进口产品。
第四,亚洲应通过确保关键原材料和矿产的替代来源,以及签订更长期的合同,来降低自身的供应链风险。2023 年 12 月,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宣布了 "3050 战略",确定了半导体、二次电池、汽车和造船等 185 个项目,计划到 2030 年将韩国的进口依存度降至 50%。更多的亚洲国家可以效仿韩国的做法。
最后,多样化是游戏的规则(Diversification is the name of the game)。随着七国集团国家寻求降低来自中国的风险,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和投资将受到更严格的审查。亚洲应积极吸引来自不同投资者的外国直接投资,并使其贸易伙伴多样化,以尽量减少集中风险。
现在还为时尚早,但西方对华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中国持续面临的工业产能过剩挑战,正在为亚洲带来新的经济挑战,我们认为这很可能会在更多国家引发保护主义多米诺骨牌效应。
归根结底,还是要保护国内企业和就业。虽然许多亚洲决策者将面临艰难的抉择,但道路是明确的。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