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对美国进口商不利,供应链成本飙升

Theloadstar网站2024年8月20日文章:中美“关税战”对美国进口商不利,供应链成本飙升。(作者:Kimberley Cheung )
随着中美关税战愈演愈烈,美国企业试图减少对中国进口商品的依赖正变得越来越困难。
今年 5 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 100%的边境税,以保护国内制造商,而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半导体等其他产品也被加征关税。
田纳西大学供应链管理副教授萨拉-许(Sara Hsu)说,虽然 “最新关税相对有针对性”,不会对全球供应链整体的 “运输价格和时间安排产生巨大影响”,但如果目标行业的企业无法承受增加的关税,“客户将在市场上面临更高的价格”。
目前,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电动汽车仅占约 1.1%。另一方面,根据标准普尔全球公司(S&P Global)的数据,太阳能电池板的进口量增长了 82%,到 2023 年将达到 54 千兆瓦。虽然大部分来自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但其中有大量业务是由中国公司支持的。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并不多,因此对该行业征收关税更多是先发制人。然而,对太阳能电池征收关税,将导致这个面临国内需求激增的行业价格上涨。因此,有些关税会产生影响,有些则不会",她解释道。
新的电动汽车关税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因为唐纳德-特朗普已承诺,如果在11月当选,将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60%或更高的关税。与此同时,有消息称欧盟现在要求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达 37.6% 的额外关税。
深圳一家货运代理公司的总经理亚历克斯-钟(Alex Zhong)说,新关税 “在海运业造成了紧张局势”。
“每个人都在争夺货位,因为许多国家都在不断调整(对中国产品的)关税。买家希望确保他们的货物在新关税或未来关税实施之前运抵。”
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凯尔-汉德利(Kyle Handley)指出,关税战导致美国公司盯上了 “供应链,从中国转向其他‘加征关税’产品的来源国”。
“任何能为面临中国高额关税的产品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商品的国家,都能从中获益。我们已经看到,为了应对[之前的]特朗普关税,供应链已经转移到了中国之外。”
为了满足新的需求转移,中国供应商在亚洲其他低成本国家建立了制造中心。但是,建立无风险供应链的尝试伴随着两大挑战。首先是生产线转移所涉及的成本和原材料的稀缺。由于在包括 “稀土元件 ”在内的一些关键产品上,“目前还没有其他供应商的市场份额能接近中国”,替代品的成本对于小型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他说:“对于依赖供应商提供关键投入的小型工厂和供应商来说,这些成本可能大到足以让他们停止运营或大幅缩减规模。”
供应商和买家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新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为未来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很高。
“潜在的不利因素是,许多受益国依靠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或中国零部件来制造产品,这些产品'友商代工'后在美国销售。”他解释说:“如果华盛顿对这种对中国的依赖(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感知到的)持不利看法,那么一些新的‘友商制造’国家可能会成为敌人。”
汉德利教授强调说,全球经济的影响目前可能还不完全是有形或可见的,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影响将 “通过对新机遇的放弃投资而产生--即通过在高关税制度下不再经济的所有新产品和新创意而产生”。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