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全球汇率贬值幅度最大的15个国家或地区


2025年一季度(1月1日至今),全球汇率贬值幅度最大的15个国家或地区是委内瑞拉、土耳其、坦桑尼亚、加纳、阿根廷、瓦努阿图、多米尼加共和国、印度尼西亚、卢旺达、巴拉圭、塞舌尔、蒙古、赞比亚、斐济、孟加拉。
全球15个国家货币兑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分析(按国别分类):
1. 委内瑞拉(玻利瓦尔)
贬值原因:恶性通胀持续失控(年通胀率超700%),石油出口收入因国际制裁锐减,叠加黑市美元需求激增引发汇率双轨制混乱。政府强制货币改革失败,加密货币“石油币”挂钩政策加剧市场不信任。
2. 土耳其(里拉)
贬值原因:总统埃尔多安坚持“降息抗通胀”的非传统货币政策,2025年3月基准利率骤降至8.5%;政治动荡(逮捕反对派领袖伊马姆奥卢)引发资本外逃,单日抛售100亿美元外汇储备仍未能止跌。外债占GDP达62%,短期偿债压力巨大。
3. 坦桑尼亚(先令)
贬值原因:贸易逆差扩大(2024年出口下降0.9%而进口增长5.7%),石油粮食进口成本激增;美联储加息导致资本回流美国。但央行驳斥西方媒体夸大贬值幅度,实际年度贬值仅3.6%。
4. 加纳(塞地)
贬值原因:出口需求下降(黄金、可可价格波动),财政赤字占GDP超5%,债务重组失败引发国际投资者抛售。2025年3月贬值幅度达45%,央行外汇储备耗尽限制干预能力。
5. 阿根廷(比索)
贬值原因:美元化改革受阻,央行单日加息至140%仍无法遏制资本外流;外债规模达4500亿美元,IMF债务重组谈判僵持。黑市汇率溢价超300%,民众囤积美元加剧恶性循环。
6. 瓦努阿图(瓦图)
贬值原因:旅游业收入锐减(占GDP 40%),飓风灾害导致基础设施损毁;外汇储备不足迫使央行放弃汇率干预。美元流动性短缺推高进口商品价格(类似岛国塞舌尔)。
7. 多米尼加共和国(比索)
贬值原因:美联储加息引发资本外流,旅游业复苏乏力(占外汇收入60%);财政赤字扩大至GDP 4.8%,政府美元债券信用评级下调(与加勒比邻国类似机制)。
8. 印度尼西亚(印尼盾)
贬值原因:创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新低,棕榈油和煤炭出口价格下跌导致贸易逆差;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外资单日撤资7.1%。政府财政赤字达GDP 3%上限。
9. 卢旺达(法郎)
贬值原因:刚果(金)冲突阻断跨境美元流入,铜矿出口收入下降12%;2024年贬值28%,央行被迫降息50基点刺激经济。干旱推高粮食进口成本。
10. 巴拉圭(瓜拉尼)
贬值原因:大豆出口受南美干旱影响价格下跌,巴西经济衰退减少边境贸易;央行外汇储备仅覆盖3个月进口,被迫实施资本管制(与阿根廷联动效应)。
11. 塞舌尔(卢比)
贬值原因:旅游业收入因欧洲经济放缓下降30%,外汇储备缩水至4个月进口额;资本外流加速,政府限制美元提现引发黑市溢价。
12. 蒙古(图格里克)
贬值原因:煤炭出口价格下跌(占出口收入80%),中蒙边境贸易改用人民币结算减少美元需求;外债占GDP 65%,央行干预能力受限。
13. 赞比亚(克瓦查)
贬值原因:铜价暴跌致出口收入下降18%,政府债务违约后IMF援助未能恢复信心;2025年3月贬值28%,央行抛售美元储备触发流动性危机。
14. 斐济(斐济元)
贬值原因:旅游业复苏低于预期(中国游客减少40%),飓风灾害重建消耗外汇储备;央行放弃与一篮子货币挂钩,贬值压力传导至进口通胀。
15. 孟加拉(塔卡)
贬值原因:进口支付逾期压力推高美元需求,央行强制汇率管制失败;2025年1月黑市溢价超20%,外债占GDP 38%引发偿债担忧。
总结
总体而言,这些国家货币贬值的主要原因包括高通胀、贸易逆差、外债压力、全球经济放缓以及对美元走强的反应。关键驱动因素总结如下:
-
资源依赖型经济:委内瑞拉、赞比亚、蒙古等国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冲击。
-
政策失误:土耳其、阿根廷的非传统货币政策加剧贬值螺旋。
-
地缘政治与制裁:委内瑞拉受国际制裁影响。
-
美元流动性危机:小岛国和非洲国家因美联储加息陷入美元荒。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