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之中,贸易摩擦、破产潮流与信用风险不断交织,为中小企业和跨国集团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各位读者: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之中,贸易摩擦、破产潮流与信用风险不断交织,为中小企业和跨国集团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下周文章将全面梳理当前宏观环境下的主要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力图为从事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的同仁提供清晰而系统的参考。
一、 贸易战与关税冲击
从《全球关税危机:美国制造》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哪些市场将受到最严重的打击》,多篇文章深入剖析了美国对华关税、对北美伙伴征税,以及特朗普政府不断升级的关税政策所造成的广泛溢出效应。美国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的关税水平高达25%~50%,并不断调整,使得全球GDP增速承压:2025年全球增长或降至2.0%,美国自身或陷入技术性衰退,通胀率在关税推升下一度飙升至4.0%以上。文章还通过对拉丁美洲、亚太、撒哈拉以南非洲市场的分解,明确了各国对美国最终需求的依赖度及其在本轮关税冲击下的脆弱性。例如,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等服装出口导向型小经济体因互惠关税一度升至47%~50%,将面临生产链迁移风险;而安哥拉、尼日利亚等碳氢化合物依赖国与铜矿经济体赞比亚、刚果(金)则因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而遭遇更深层次的外汇与财政压力。
二、 全球破产趋势与经济展望
来自Atradius的《2025年破产展望》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破产率已较前一年大增19%,其中29个监测市场几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扬;而在基准情景下,2025年破产率将与2024年持平,2026年则有望回落5%。报告从区域视角呈现:亚太地区破产率峰值回落,预计2025年下降3%、2026年下降21%;北美保持稳定;欧洲在经历轻微上升后,2026年亦将下降6%。同时,对全面贸易战的下行情景进行敏感性测试表明,如果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全球破产率2025年或再增5个百分点,2026年增10个百分点,其中亚太地区受创最重。
三、信用保险与风险管理
在企业面临破产风险和信贷紧缩的同时,《同在一个屋檐下:是时候整理好你的贸易信用保险了!》一文为信贷经理提供了实操指南:如何利用NCI CoverGap报告识别未投保或保额不足的客户,如何及时更新自由裁量额度证明以及报告逾期债务以满足保单义务,并通过商业催收部门降低损失。此外,针对中国香港和亚洲市场上破产率的抬升,另一篇《香港出口保险公司扩大承保范围以应对破产潮》介绍了香港信保局至2026年6月的临时支持举措——对中小企装运前风险提供免费保障延长、对越南、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保费下调50%,并强调此类调整有助于抵御买方取消合同或装运前破产造成的损失。
四、出口信贷与无附加条件融资
在全球流动性收紧与区域风险上升的大背景下,Felix Thompson在《解开结:出口信贷机构的新时代?》中披露,无附加条件(unconditional)出口信贷融资已成为国际银行和进出口商新的融资利器。自2020年以来,此类融资规模几乎翻番,2023年达420亿美元,并延伸至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厂等战略项目。意大利SACE、法国、德国等ECA通过Push计划为新兴市场主权和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不仅加快了交易速度,也为银行市场带来更大吸引力。
五、区域市场前瞻
日本:在面临美国25%汽车关税和10%互惠关税的新形势下,日本2025年GDP增速或从0.9%下调至0.7%;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投资将承压,日银加息窗口推迟至年底。
拉丁美洲:阿根廷在深度衰退后展现复苏势头,2025年或增长4.8%;巴西受紧缩货币政策拖累,未来两年增速在2.0%~1.0%;智利、哥伦比亚则凭借旅游、铜价回升和收入改善,消费动力依旧。
撒哈拉以南非洲:除碳氢化合物和铜矿依赖国外,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的服装业对美出口占比高达7.2%~2.7%,互惠关税一度提升至50%,产业链外移风险显著。
总结: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在高利率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双重交织的环境中。贸易战的多轮升级给各国GDP增长、跨国供应链和企业现金流带来冲击;破产率的持续高企,尤其是亚太和北美市场,提醒我们关注信贷条件变化及央行政策转向;而NCI、香港信保局等机构通过信用保险和出口信贷工具,为企业管理风险、拓展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持。希望通过信保民工选摘文章,能帮助读者厘清全球宏观风险与区域差异,结合自身业务场景,优化信用管理及融资结构,未雨绸缪,稳健前行。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