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高达70%!美国老百姓慌了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7月7日例行记者会。会上有外媒记者提问称:金砖国家峰会将于今天闭幕,昨天美国总统特朗普批评金砖国家推行“反美政策”,并威胁对其成员国加征10%的新关税,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对此表示,金砖机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不搞阵营对抗,不针对任何国家。关于加征关税,中方已经多次阐明了立场,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
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Maersk)在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当前美国进口商为商品承担的平均有效关税为21%。尽管这一数字相较于4月高峰时期的54%已大幅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这表明全球贸易依旧处于高度不确定的警戒状态。马士基还特别提到,随着对等关税暂缓期即将截止,贸易谈判的结果将对未来数月全球贸易走向以及消费者情绪产生重大影响。
马士基在其《Strategic Insights》报告中,依据自家“按货柜重量加权的实际平均关税率”指标进行估算。在4月2日,特朗普政府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加征新关税,这一举措使得有效关税迅速上扬至41%。到了4月9日至11日,美中贸易冲突进一步升级,平均有效关税更是攀升至54%的历史高峰。不过,在5月11日美中取消部分关税之后,平均税率随即下滑至21%。
鉴于各国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协议谈判最后期限日益临近,马士基在报告中着重强调:“全球目光都聚焦于7月与8月的关税走势。这两个月将是美国与各国谈判的密集期,其结果很可能左右全球贸易以及消费者信心的后续发展。”
由于美中在5月中旬达成降低关税协议,企业纷纷抢在90天暂缓期限内完成出货,从而掀起了一波新的备货潮。许多美国进口商为规避可能的高关税,选择在上半年提前拉货,这导致北美航线短期货柜需求急剧暴增,运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马士基表示,2025年上半年整体货柜运输需求依旧相当强劲,部分客户甚至在关税政策正式生效前就提前出货,这显示出市场具备一定的前瞻应对能力。
然而,这波运价高峰并未持续太久。随着各家航运公司调整运量与航线,同时中小型航商也陆续加入运输行列,运输供给显著增加,到6月底运价已经出现回落。
此外,马士基还观察到,近年来许多大型美国客户已开始逐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以服装和时尚公司客户为例,如今其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已降至个位数。
特朗普在周日(即7月6日)表示,他已签署了将发送给12个国家的关税信函,这些信函将详细说明其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将面临的各种关税水平。他形容这些提议是“要么接受,要么承受”,并将于当地时间本周一(即7月7日)中午12点正式发出。
特朗普表示,新关税税率将从60%、70%到10%、20%不等,且新关税或将从8月1日开始生效。但面对美国关税政策一再反复,全球市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新常态”。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就像一个“移动靶”,其生效日期和税率都在不断调整。最初的90天关税暂停期原定于7月9日结束,但现在新关税的生效日期被推迟到了8月1日。这为相关国家争取了额外的三周喘息时间。而税率方面,特朗普周五(即当地时间7月4日)暗示,某些关税税率可能高达70%,远超4月份宣布的10%-50%范围。这种反复无常的政策,给全球贸易带来了持续的不确定性。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面对这一系列不确定性,全球市场却表现出强大的“抗压性”,似乎已经找到了适应之道。如在全球贸易摩擦持续的背景下,全球股市却处于创纪录高位,自4月2日“解放日”以来已上涨11% 。尽管在关税宣布后曾短暂下跌,但很快便强劲反弹。
纽伯格伯曼(Neuberger Berman)多元资产部门联席首席投资官杰夫·布拉泽克(Jeff Blazek)认为,市场对关税新闻已经“更适应,更乐观”。他表示,市场认为这些关税截止日期具有足够的“弹性”,除非出现重大意外,否则不会被更多关税消息过度困扰,并且相信最坏情况已不太可能发生。
新加坡大华资管(Eastspring Investments)的吴荣仁(Rong Ren Goh)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此次关税信函更像是“余震”,不会像最初的关税宣布(即4月2日“解放日”)那样对市场产生巨大冲击。
市场的适应性并不代表关税本身的影响消失,而是说明市场消化这种冲击的能力变强了。
本文转自外贸单证中心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