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量不足,运价继续下滑!四大航线全部下跌

在多家主要船公司竞相抢货以提高装载率的背景下,全球集装箱运价持续下跌。最新一期(22日出炉)的上海集装箱出口运价指数(SCFI)下跌44.83点至1415.36点,周跌幅3.07%。四大主要航线运价均下滑,指数已连续11周下跌,今年7、8月传统旺季也呈现不旺走势。
政策影响及各方反应
具体来看,美东、美西每40尺柜运价分别续跌106美元、115美元;欧洲、地中海航线每20尺柜运价分别续跌152美元、54美元。8月美线货量较上月减少约两成,本周现货市场运价下跌金额有所缩小,美西、美东每大箱仅跌50美元,但由于当前运价已处于低位,从跌幅来看较上周反而加大。目前,美西每大箱运价约1500美元,美东约2500美元,欧洲航线运价则持平约2600美元。
除了运价持续下跌,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严查转运逃税行为。据统计,自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至8月8日,已发现逾4亿美元的逃税行为。目前最大一宗案件涉及23家美国进口商、一个国内公司组成的交易网络,该网络经印度、韩国、越南向美国出口货物,这一情况对跨太平洋市场的影响备受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欧美主要航线货量不足,且船公司未积极控制舱位,欧洲、地中海航线加班船增多。许多船公司为保障运量、维持市场份额,优先抢货,这些因素都加剧了运价下行压力。
目前,船公司在美西的运价已接近成本线,每40尺柜运价约在1550-1650美元之间;美东运价约在2500-2550美元之间,甚至传出有特惠价2400美元用于抢货;欧洲航线运价在2300-2600美元之间波动,特价揽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在中美关税暂缓期二度延长后,原本预计厂商手中递延的货物以及圣诞节等年终拉货需求会释放,但目前货量不足的状况仍未改善。业界分析认为,有多种可能原因,包括货主在6、7月提早发货,或是库存过高仍在消化,以及美国关税引发的通胀导致消费紧缩等,目前业界仍在观望。这也使得市场对9月初运价反弹的预期减弱。货代业内人士透露,9月初船公司计划加大美线空班安排和航线调整力度,以阻止运价进一步下跌。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市场货量低迷,运价反弹乏力,但船公司无意削价竞争,开始酝酿减班计划。预计运价将处于谷底整理阶段,货量不足导致运价在低位徘徊。随着此前提前拉货的终端库存逐渐消化,再加上业界减班效应,以及为应对欧美年底节庆而出现的小拉货潮,预计9月有望看到运价止跌反弹。
-
上海到欧洲运价1668美元/TEU,下跌152美元,跌幅8.35%。 -
上海到地中海运价2225美元/TEU,下跌54美元,周跌2.37%。
-
上海到美西运价1644美元/FEU,下跌115美元,周跌6.54%。
-
上海到美东运价2613美元/FEU,下跌106美元,周跌3.89%。
- 波斯湾航线每箱运价1479美元,上涨98美元,涨幅7.10%。
- 南美航线(桑托斯)每箱运价3107美元,下跌233美元,周跌6.98%。
本文转自海运网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