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当前中亚市场有哪些机遇?

当前中亚市场有哪些机遇?

干货工具
2025-09-09

能源与矿产:万亿级资源合作空间

一、油气主导的能源安全走廊

中亚的油气资源是区域经济的“压舱石”,也是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核心依托,双方合作已形成“管道+项目+贸易”的成熟体系: 

储量与产能优势显著:土库曼斯坦天然气探明储量达24.6万亿立方米(占全球8.9%),是世界最大天然气出口国之一,年出口量超800亿立方米;哈萨克斯坦石油探明储量48亿吨,石油出口占GDP比重17.6%2023年原油产量达9040万吨。此外,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油气资源也具备大规模开发潜力。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型: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是双方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已建成ABCD四条管线,累计向中国输气超4000亿立方米,覆盖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中哈原油管道年输油能力达2000万吨,成为中国西北方向最重要的原油进口通道。  

合作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中国累计对中亚能源投资超300亿美元,除管道建设外,还深度参与油气田开发与炼化项目——如中企参与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气田开发,助力其天然气产能提升30%;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的炼厂升级项目,使当地成品油加工能力从60%提升至90%,实现“原油就地加工增值”。  

二、战略性矿产

中亚的黄金、钨、铀等传统矿产早已享誉全球,而锂、稀土等“新能源关键矿产”的发现,更使其成为全球产业链争夺的焦点: 

传统矿产储量领跑全球:乌兹别克斯坦黄金年产量稳定在119.6吨(世界第十),拥有穆龙套等世界级超大型金矿;哈萨克斯坦钨储量占全球25%、铀储量占15%,是全球第二大铀出口国,2023年铀产量达2.2万吨,占全球供应量的18%;塔吉克斯坦的铅锌、吉尔吉斯斯坦的汞矿也具备商业开发价值。  

新能源矿产需求爆发:近年来,中亚陆续在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塔吉克斯坦帕米尔高原发现大型锂矿带,初步探明锂储量超100万吨,可满足全球动力电池行业5%的原料需求;哈萨克斯坦的稀土储量约1200万吨,涵盖镨、钕等新能源设备核心元素。随着全球电动汽车、风电光伏产业扩张,这些矿产的市场价值预计10年内增长3倍。  

中企参与度持续提升:中企已通过“勘探+开发”模式切入中亚矿产市场——如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开发铀矿,占其对华铀出口量的70%;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锂矿勘探项目,计划2025年实现锂精矿量产;参与吉尔吉斯斯坦金矿联合开采,推动矿石加工本地化。  

三、合作模式创新

传统的“原料出口+进口加工”模式正在被打破,中亚国家加速推动资源深加工,为中外企业创造了更高附加值的合作机会: 

“开采+深加工”一体化:乌兹别克斯坦此前黄金多以原矿出口,附加值较低,中企参与其金矿冶炼升级项目后,建设现代化提纯车间,将黄金纯度从95%提升至99.99%,产品附加值增加30%以上,同时带动当地3000人就业。  

“资源换项目”互利模式:哈萨克斯坦以钨矿开采权置换中国的深加工技术与设备,中企在当地建设钨丝生产线,产品直接供应全球半导体行业,使哈萨克斯坦从“钨矿出口国”转变为“高纯度钨制品出口国”,产业链利润提升50%。  

多边合作平台赋能:依托“中国-中亚矿产资源合作联盟”,中企与中亚国家共同开展地质勘探、标准对接(如矿产加工环保标准),并设立10亿美元矿产合作基金,支持中小型深加工项目落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基建互联互通:重塑欧亚贸易格局

一、中吉乌铁路:撬动欧亚贸易的“关键杠杆” 

作为中国—中亚互联互通的“旗舰项目”,中吉乌铁路不仅是一条货运通道,更是重塑欧亚供应链的战略工程,其开工建设标志着区域基建进入“质变阶段”: 

核心价值:降本增效+路径重构  

铁路西起中国新疆喀什,经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东至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全长约500公里。建成后,中国新疆至乌兹别克斯坦的货运时间将从当前的25-30天缩短至15-18天(减少7-10天),运输成本直接降低30%(每集装箱运费可节省800-1200美元)。

衍生机遇:枢纽经济+产业集聚  

铁路沿线将配套建设3个大型物流枢纽(新疆喀什、吉尔吉斯斯坦奥什、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规划“铁路+仓储+加工”的产业园区,吸引纺织、机械、电子产品等企业入驻。中国新疆喀什枢纽则将成为“中亚商品集散中心”,预计年吞吐量达150标准箱,带动周边物流、装卸、包装等产业就业超5万人。  

建设进展:2025年进入“全面施工期”  

目前中吉乌三国已完成可行性研究、融资方案(中国提供部分优惠贷款+多边开发银行支持),20257月全线开工后,预计4年建成通车。中国企业将参与核心工程建设,包括桥梁(需跨越吉尔吉斯斯坦山区河流)、隧道(总长超30公里,穿越天山支脉)及信号系统安装,相关工程合同额预计超200亿美元。  

二、区域交通网络升级:“单点联通”到“多式联运” 

除中吉乌铁路外,中亚各国正加速补齐公路、铁路、港口短板,构建“互联互通网络”,过境运输能力显著提升: 

铁路:跨境干线加密  

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铁路枢纽”,2023年过境货运量达2900万吨(同比增长12%),其境内的“中欧班列中线通道”(中国—阿拉木图—莫斯科)全年开行超3000列;乌兹别克斯坦完成“塔什干—撒马尔罕”铁路电气化改造,货运时速从60公里提升至120公里,运力翻倍;塔吉克斯坦则推进“杜尚别—苦盏”铁路扩建,2023年货运周转量增长17.5%,缓解了北部地区物资运输瓶颈。  

公路:跨境通道提质  

中哈“霍尔果斯—阿腾科里”公路口岸完成智能化改造,通关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5小时;中吉“伊尔克什坦”公路口岸新增货运通道,年通行能力从30万辆次提升至50万辆次;乌兹别克斯坦启动“撒马尔罕—塔什干”高速公路建设,建成后两地车程从3小时缩短至1.5小时,带动沿线物流效率提升。  

多式联运:“铁公港”协同发力  

哈萨克斯坦依托里海港口(阿克套、阿特劳),打造“中国—哈萨克斯坦铁路—里海—伊朗/土耳其海运”的多式联运路线,2023年该路线货运量突破50万吨,成为中国商品进入中东、欧洲的“新通道”;乌兹别克斯坦与巴基斯坦合作,开通“塔什干—白沙瓦”公路+铁路联运,打通中亚至南亚的贸易通道,2024年预计货运量达20万吨。 

三、基建商机清单:这些领域需求最旺盛 

中亚基建市场不仅体现在“大项目”上,道路改造、电网升级、智慧口岸等“民生+产业”类基建需求同样迫切,中国企业已成为核心参与者: 

重点领域与需求  

1. 道路改造:乌兹别克斯坦计划未来5年改造全国60%的乡村公路(总里程超1万公里),吉尔吉斯斯坦需升级“比什凯克—奥什”国道(修复破损路段、增设服务区),相关项目以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为主,单项目合同额多在1-5亿美元。  

2. 电网升级:中亚多国电网老化严重,哈萨克斯坦需新建500千伏输电线路(连接北部油田与南部工业区),塔吉克斯坦推进“罗贡水电站—杜尚别”输电工程(解决首都供电短缺),中国企业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领域的技术优势显著,已承接哈萨克斯坦电网升级项目合同额超30亿美元。  

3. 智慧口岸:中亚现有口岸信息化水平低,中国企业可提供“海关查验系统+智能闸机+数据互通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如已参与中哈“吉木乃”口岸智慧化改造,使通关效率提升50%,此类项目在中亚12个主要跨境口岸均有复制空间。  

中国企业的“成绩单”与合作模式  

截至2024年,中国企业在中亚承包基建工程累计合同额达1201亿美元,覆盖交通、能源、市政等领域。合作模式除传统EPC外,还包括“投建营一体化”(如中企投资运营吉尔吉斯斯坦公路收费站)、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如乌兹别克斯坦污水处理项目),部分项目可通过“资源换基建”(如用矿产开采权抵扣工程费用)降低资金压力。  

政策红利:从峰会成果到落地保障

一、顶层设计:峰会定调,打通合作堵点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明确“贸易畅通、产业投资”等六大优先方向,签署8份合作文件推动落地: 

1.海关“单一窗口”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实现部分数据对接,企业申报时间从2小时缩至40分钟;试点“区域通关一体化”,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2.重点领域税费减免:中企参与能源、基建项目时,进口工程设备可享3-5年关税豁免;乌兹别克斯坦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给予“两免三减半”企业所得税优惠。  

3.依托“外长会晤机制”“实业家委员会”,每半年协调政策落实问题,2024年已组织3场企业对接会,促成50余家中企对接中亚项目。  

二、投资便利化:全链条松绑,降低投资风险 

权益保障:中哈等国签署新版投资协定,对能源、基建项目给予国民待遇,新增“投资争端仲裁机制”,规避非商业风险。  

资金支持:设立超100亿美元“中国-中亚合作基金”,重点支持能源深加工、物流园、跨境电商等项目,贷款年利率低于国际市场1-2个百分点。  

流程简化:乌兹别克斯坦推行“投资项目一站式审批”(7个工作日办结);哈萨克斯坦对高新技术项目开放“环评豁免”快速通道。  

三、人文交流:签证便利带动“经贸+文旅”双增 

签证放宽:中吉、中乌互免团体旅游签证(停留14天);中哈开通商务签证快速通道(3个工作日获批),2024年商务签证量增60%。  

人员往来激活市场:2024年中国赴中亚游客达180万人次(恢复至疫情前1.5倍),带动中资酒店、手工艺品跨境销售,撒马尔罕中资酒店入住率超85%。  

人才支撑:13所孔子学院培养双语人才;中亚在华举办“商品展”,2024年意向订单超20亿美元,实现文化与经贸联动。

本文转自外贸全球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