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深陷危机:美国救援或引发新问题

作者:莫妮卡・德・博莱(Monica de Bolle),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
日期:2025 年 9 月 22 日
来源:
https://www.piie.com/blogs/realtime-economics/2025/argentina-crisis-us-rescue-may-invite-new-problems
尽管自由派总统哈维尔・米莱(Javier Milei)推行了经济 “休克疗法”,阿根廷仍再度陷入危机:股市暴跌、美元外流,政府正大力干预汇市以遏制本币贬值 —— 若贬值失控,米莱为降低通胀、恢复经济增长所做的诸多努力恐将付诸东流。在华盛顿,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美国正考虑为阿根廷提供多种援助方案,并宣称 “所有选项均在考量之中”。
米莱因推动放松监管、削减政府开支(包括解雇数万名公职人员)赢得广泛赞誉,阿根廷通胀率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不过,该国此次陷入困境并非意外。尽管 2024 年米莱实施深度财政与制度改革后,市场曾一度乐观,但由于阿根廷对美元高度依赖,其经济仍受制于投资者情绪的波动。目前来看,阿根廷能否走出当前危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是否愿意伸出援手。
今年早些时候,我曾指出,米莱的 “激进紧缩经济政策”(chainsaw economics)不足以稳定经济。诚然,米莱政府推行的财政措施,其力度远超近年任何一届政府。若没有这套改革方案,阿根廷如今可能正面临极高的通胀率,以及恶性通胀引发的社会、政治与经济连锁后果。
虽然阿根廷躲过了这一厄运,但因对美元的依赖,其经济对市场情绪变化仍极为敏感。拉美其他国家要么通过货币改革规避美元依赖(如巴西),要么主动降低美元依赖度(如乌拉圭),而阿根廷始终是 “双货币经济体”—— 国内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央行可控的比索,以及央行无法管控的美元。
阿根廷频繁且破坏性强的金融危机历史,严重削弱了民众对本币的信任。因此,阿根廷人选择用美元储存财富,以规避频繁通胀与汇率贬值带来的损失。但将美元作为应对危机的 “保护伞” 存在局限:当危机爆发导致美元严重短缺时,会触发 “自我实现” 的恶性循环 —— 民众因担心比索贬值而不信任本币;为应对危机,他们试图将美元资金转移至境外,这又进一步导致比索贬值。市场情绪突变引发美元外流,进而加剧货币贬值与通胀螺旋,最终再次削弱民众对本币的信任,形成恶性循环。
此类危机的触发因素多样,此次危机的导火索是总统妹妹、政府核心人物卡琳娜・米莱(Karina Milei)卷入腐败丑闻 —— 她被指控收受回扣,且今年早些时候还涉嫌参与加密货币贿赂案。这些指控引发了投资者恐慌。
对米莱而言,幸运的是他与特朗普政府建立了良好关系 —— 特朗普政府对其反对政府开支与监管的立场表示赞赏。尽管阿根廷已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 4 月批准的救援计划,但该计划的条款与资金拨付节奏,已被证明不足以阻止阿根廷美元储备的 “失血”。在回应米莱的援助请求时,贝森特部长称阿根廷是 “拉美地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盟友”,并表示 “所有援助选项均在考量之中”。也就是说,美国的援助将是在 IMF 多边支持之外的额外助力。
但 “所有选项均在考量之中” 具体意味着什么?目前来看,可能包括美国为阿根廷提供货币互换额度、直接购买阿根廷货币,以及购买阿根廷发行的美元计价国债。美国的表态虽暂时稳定了市场,但阿根廷局势远未企稳,短期内可能需要更多援助措施 —— 此时,“全面美元化” 的可能性浮出水面。
“美元化” 指阿根廷正式将美元定为法定货币。2023 年总统竞选期间,米莱曾支持通过全面美元化解决阿根廷反复出现的外部危机。但当选后,其政府内部经济学家反对这一方案,原因包括美元化将导致阿根廷失去独立货币政策等,该计划随后被搁置。毕竟,美元化并非万能药:一国采用美元作为法定货币后,将失去对本国货币政策的控制权,也无法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冲击;对美元的依赖还意味着阿根廷将失去 “汇率贬值” 这一有效的政策工具。正因如此,无论是拉美多数国家,还是全球其他地区的国家,均不愿通过全面、正式的美元化应对危机 —— 他们认为此举成本过高。
但如今,阿根廷与米莱已别无选择,尤其是米莱的政治支持率已几近崩塌。此时美国的角色愈发关键:尽管贝森特部长此前对 IMF 救助持怀疑态度,但在拉美地区对中国依赖度日益上升的背景下,美国若能在该地区拥有一个全面美元化的盟友,或将获得地缘政治优势。
若美国决定支持阿根廷推进正式美元化,此举将产生经济、政治与制度层面的连锁反应。首先,在多边体系本就承压的当下,这将削弱 IMF 的影响力;其次,在地缘政治层面,可能为拉美地区与中国的对抗创造条件;最后,从经济角度看,美元化是 “单行道”—— 一旦一国采用外币作为法定货币,再想恢复本币流通将极为困难。例如,2010-2011 年欧元区危机中,希腊濒临破产的案例就证明:放弃本币、依赖外币,如同给自己套上 “紧身衣”,可能迫使该国实施过度紧缩政策。拉美地区也有类似案例:厄瓜多尔 2000 年全面美元化后,多年来一直试图推进 “去美元化”,却始终未能成功。
归根结底,若阿根廷最终推进全面美元化,或许能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但也可能为未来埋下更多混乱的隐患。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