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63年后,中国东北打通出海口! 影响有多大?

近日,中国海关总署联合三部委批复,同意吉林省进一步扩大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作为内贸货物中转口岸。
这意味着,时隔163年后,俄罗斯对中国重新开放海参崴!
《瑗珲条约》成为中国人永远的痛。它把黑龙江省彻底地变成了一个内陆省份,距离出海口最近只有15公里,但却变成无法跨越的国际领域。从此以后163年,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无法获得出海口,只能先通过陆路运输抵达辽宁大连、营口或者丹东等港口,才能打通海运。
即便不出口,仅走内地货物运输,黑龙江吉林两省也不得不依赖于辽宁的港口。在国际海上贸易上,黑龙江和吉林是吃尽了没有出海口的亏,物流成本跟辽宁省完全没得比,对外贸易,招商引资等受到严重阻碍。在东北三省中,辽宁凭借港口优势,成为东北经济领头羊,而黑龙江和吉林省就慢慢地沦落下去了。
东北大利好来了!
其一,黑龙江、吉林的海运成本将大幅降低。原来,黑龙江、吉林的货物需要运到辽宁大连,再转运到上海、广州等地。铁路运输距离很长,成本较高。但以后不同了,黑龙江、吉林的货物可以直接通过黑龙江大桥,进入海参崴,从海参崴装船,内销或者出口,成本都将大幅降低。
其二,黑龙江、吉林的制造业竞争力将大幅增强。有了稳定的俄罗斯能源供应,黑龙江、吉林的制造业将加速发展,能够吸引全球更多的制造基地在东北落地。
以前,很多外商投资都集中在辽宁,看重的就是辽宁的港口优势。但有了海参崴港,黑龙江、吉林对辽宁港口的依赖度就降低了。中国公司完全可以在黑龙江、吉林建设手机工厂、汽车工厂,芯片工厂等,抢占俄罗斯市场。这些都是俄罗斯非常短缺的工业产品,可中国却拥有完善的产业链。
其三,俄罗斯的煤矿、天然气、石油等矿产进入黑龙江,吉林,能带动能源工业、电力工业、重化工业等发展。其中,天然气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这能极大地改善东北的能源结构,降低对煤电的依赖。
除此之外,随着全球变暖,北极解冻,北极航线可能在未来几年成为有实用商业价值的货运航线。一旦北极航线通航,通过海参崴向北通过北极航线向欧洲输出货物,将比南下马六甲穿苏伊士运河航程缩短三千海里,运输周期缩短一到两周。
除了经济账之外,马六甲到红海,苏伊士运河这条线路上,美军基地众多,一旦发生不测事态,极容易被切断,难以防护。而北极航线大部在俄国海军控制之下,可靠性不可同日而语。而且从海参崴装船不但比大连装船少了几百公里昂贵的路上运输,还不用经过日韩紧密监视控制的对马海峡,其安全程度更高。
不过在这不得不给大家泼一盆冷水。
符拉迪沃斯托克作为一个中转港,确实能够有效促进黑龙江和吉林贸易的发展,但是贸易的发展不仅仅是有一个港口就能够大幅提升竞争力的。
纵观全球,拥有优良港口的地方并不少,包括我国在内,有优良港口的地方也不少,但并不是每个拥有优良海港的地方都能够把经济发展起来。
其实要发展经济还是要修炼好内力,对于东北来说有出海港口只是一个辅助条件,真正决定东北经济能否重现往日辉煌,关键还要看东北自身的产业竞争力。
那如何才能提升东北的产业竞争力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这里面既需要有政策的支持,也需要有资金的支持,更关键的是还需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