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柬埔寨小额信贷不良贷款上升预示着强迫土地买卖和童工问题

柬埔寨小额信贷不良贷款上升预示着强迫土地买卖和童工问题

风险预警
2023-09-08

The Diplomat网站2023年9月5日报道(作者:David Whitehouse),柬埔寨小额信贷不良贷款上升预示着强迫土地买卖和童工问题。

 

据预测,柬埔寨小额信贷不良贷款(NPL)率的上升将使为该行业辩护的一个关键理由不复存在。


爆炸式增长意味着,截至 2023 年 3 月,柬埔寨的小额贷款组合已增至 160 多亿美元,接近该国 GDP 的一半。经济学家都知道,在贷款快速增长的同时,小额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也呈上升趋势。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银行已故经济学家 J. D. Von Pischke 就指出,低不良贷款率往往是基于早期较小的贷款组合规模和风险较低的借款人。随着贷款的增加,风险贷款和不良贷款在贷款组合中的累积比例也会机械地增加。


各地的小额贷款机构都有隐瞒或少报不良贷款率的内在动机。这些问题贷款使新的投资更难吸引,而公众对注销情况的了解又会刺激他们拒绝付款。柬埔寨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之一 ACLEDA 在 2022 年报告的不良贷款率为 2.9%。在贷款被归类为无偿还贷款之前,有一个单独的类别被称为 "特别提及"。2022 年,ACLEDA 的此类贷款增加了一倍多,达到 6000 万美元。正如Von Pischke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提出的观点,银行并没有细分 "组群 "或 "批次",以显示不良贷款是何时产生的,这将使问题更加清晰。


在我联系的三位经济学家中,没有人怀疑柬埔寨的不良贷款率可能会上升。柬埔寨湄公战略资本公司(Mekong Strategic Capital)管理合伙人Stephen Higgins说:"我们预计,在经济放缓的推动下,2023 年包括小额信贷机构在内的整个金融行业的不良贷款率都将上升。"这反映了我们在信贷局欠款数据中看到的情况,该数据提供了相当准确的情况。


法国信贷保险公司Coface驻新加坡经济学家Eve Barré表示,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柬埔寨当局采取的遏制措施使不良贷款率得以控制。目前的不良贷款水平 "可能被低估了,部分原因是在宽限期内执行的重组贷款被允许维持其分类"。Barré补充说,在美国利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美元化的东南亚经济存在着不良贷款率上升的 "相当大的风险"。


M-CRIL咨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Sanjay Sinha,从柬埔寨小额信贷机构和小额信贷银行的2022年年度报告中整理出的数据发现,自2021年以来,被视为 "有风险 "的贷款增加了150%至300%。总部设在印度的 M-CRIL 公司已经完成了柬埔寨小额信贷协会委托的一项关于小额信贷影响的研究,该研究报告尚未公布。


Equitable Cambodia 和 LICADHO 上个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了过高的债务水平对家庭的影响。该研究基于对磅士卑省 717 个家庭的调查,这些家庭在过去 10 年中共获得了 1745 笔贷款。超过三分之二的借贷者认为他们的家庭负债过多,27.3% 的受访者每月用于还债的支出占收入的 70% 以上。

[磅士卑:Kampong Speu;柬埔寨中南部的省份]


贷款人收取抵押品的唯一合法途径是通过柬埔寨法院,但只有 3.2% 的受访者认为在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情况下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借款人认为,他们的土地会被地方当局(40.7%)或信贷人员(32.5%)没收。这印证了 W. Nathan Green 等研究人员早前的发现,即大多数小额贷款案件诉诸柬埔寨法院的成本太高,这意味着借款人必须在没有适当法律程序的情况下与地方当局进行有效谈判。村长说了算。信贷人员从村长那里获得大量的价格信息,村长签署土地交易协议并报告价格,然后用于收税。


超过 92% 的调查对象必须提供至少一份土地所有权证作为小额贷款的抵押,6.1% 的家庭至少出售过土地以偿还贷款。童工是债务过多的直接后果:3% 的家庭至少有一名儿童因小额贷款而辍学,51 名 18 岁以下的儿童为帮助家庭还贷而工作。


到 2022 年,"借新还旧"已成为新贷款最常见的原因,占新贷款的 35%。"报告称:"任何投资者如果仍然对 2023 年柬埔寨小额信贷行业普遍存在的严重侵犯人权现象持怀疑态度,都是在故意对证据视而不见。"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