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了供应商的现金流风险

英国lockton网站2023 年 8 月 22 日报道(作者Nigel Birney):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了供应商的现金流风险。
经济增长放缓、消费模式不断变化、偿债成本增加以及利润空间狭窄等因素,正在影响着所有企业的财务健康,无论其规模大小。如果他们的付款纪律下降,就会给供应商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经济不景气导致破产
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时期。一段时间以来,高通胀、劳动力短缺和不断增长的工资成本对利润率造成了巨大压力。最近,利率上升又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财务困难。截至 2023 年 8 月,英格兰银行已连续 14 次加息,市场预计下个月还会加息。对企业来说,利率的上升大大增加了偿债成本。这反过来又迫使各行各业创纪录数量的企业陷入管理困境。
零售、批发和食品饮料行业受到的冲击比其他行业更大,这主要是由于这些行业面临供应链压力、能源使用量大,而且通常采用高度杠杆化的商业模式。根据律师事务所 RPC的研究,仅在过去一年,零售企业的破产率就飙升了 56%,创下了十年来的新高。截至 2023 年 4 月的 12 个月内,共有 1,942 起破产案。
与此同时,在截至 2023 年 2 月的一年中,饮料制造业的破产数量增加了 136%,共计 66 起。食品生产行业的情况更糟,同期破产企业从64家增加到173家,几乎增加了两倍,是主要行业中增幅最大的。
威胁供应商的付款时间表
破产的威胁可能会影响到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对于那些能够承受压力的企业来说,机会是存在的,尤其是有可能在竞争对手失败的地方扩大市场份额。但也存在危险。
从食品到服装等商品的制造商和供应商,通常以赊销的方式向客户和分销商出售产品,付款期限通常为 30 至 90 天。随着这些客户越来越多地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可能破产,他们越来越有可能无法履行与供应商的信贷协议。在高利率环境下,信贷成本增加,这种风险再次加剧。
但是,经济形势并不是这些客户面临的唯一压力;供应商自身的财务压力及其做出的战略决策也可能将货物买方推向破产。在经济紧缩的环境下,为了优先考虑现金流,许多供应商可能会选择缩短付款时间。虽然这表面上是为了保护供应商免受困难,但却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通过扩大购买客户的现金流问题,违约风险可能会增加,再次威胁到供应商的潜在资金短缺。
最近广为人知的一家重量级零售商的倒闭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病和最近的生活费用危机期间,该公司因贸易恶化而出现现金流困难。在至少一家保险公司撤销贸易信用保险后,该公司的破产管理得到了证实。这导致供应商暂停和减少交货,使该零售商出现库存短缺。
[注:此处指的是成立于1930年的英国老牌零售连锁折扣商店Wilko]
全球供应链的挑战也扩大了贸易风险。为了避免中断,并努力减少碳排放,许多企业正在转向供应商的近岸外包。但是,这虽然可以让企业规避一些风险,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扩大供应链中的缝隙。同样,新供应商的磨合过程也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给贸易带来破坏性后果。
贸易信用保险--支付保护(及其他)
对于希望降低买方违约风险的供应商来说,一种选择是投保贸易信用保险。这种保险针对客户无法支付以信用条件提供的货物或服务的风险提供保护,但需符合保单条件。投保人可根据其预计的风险程度来申请所需的保险额度。
贸易信用保险的好处还可能超出对不付款的保护,包括:
让企业有信心向新客户提供信贷,否则这些客户可能会被认为风险过高,特别是那些海外客户(风险可能更大)。
改善获得资金的渠道,通常以更具竞争力的利率获得资金,因为这将提高银行向投保客户提供贷款的意愿
对投保人的客户进行持续监控,并根据这些客户的具体风险敞口分配信贷限额(该限额规定了一旦客户无法付款,保险公司将提供的保障金额)
为投保人提供信息网络访问权--这实际上是一种预警机制,保险人会向投保人通报任何可能影响客户财务健康及其支付所交付货物或服务的能力的变化。
风险缓解规划建议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贸易信用保险提供的机会,现有投保人应遵守一些最佳做法的基本原则。其中包括必须在保单时限内报告账目,因为不报告账目可能会影响索赔的有效性。同样,积极鼓励客户与保险公司共享信息,将使承保人更有信心向特定公司提供信贷额度,这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尤为重要。个人信贷限额和保险人最高责任限额(IML)也应不断审查,以确保它们足以涵盖公司对客户的风险敞口。
主动降低风险的重要性
在违约或破产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供应商采取缓解措施来保护自己的业务是明智之举。贸易信用保险是一种选择,但它并不是企业可以利用的唯一手段。通过密切关注终端消费市场,供应商或许能够提前预测不断变化的趋势,从而主动降低风险,例如在风险较低的行业寻找新客户。
同样,供应商应利用现有关系,深入了解客户群的财务健康状况。与客户建立信任,促进有关现金流和付款困难的对话,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找到潜在的解决方案。通过大规模积累这些信息,供应商可以利用它们来指导更广泛的业务战略。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