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海外诈骗套路,教你如何利用企业信用报告反查客户真实信息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但是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做法和所涉及的法律发给都比国内贸易复杂的多。稍不留神,被一些不良的买家从中钻取空子,恶意诈骗取财、蒙受损失、追悔莫及!
国际贸易诈骗防不胜防,到底该如何应对?今天小编就根据催全球近期接到的2个诈骗案例和外贸人一起看穿骗子的套路!
案例一
惨!全年第一单就遭遇葡萄牙客户诈骗!
今年年初,浙江一出口贸易公司通过春季广交会,结识了一名自称葡萄牙大型商超采购经理的人Mr.B;正是这一身份,让浙江公司误以为天上掉了馅饼,在自以为能与葡萄牙公司长期合作给自己带来巨大利益的幻想中,轻易答应了对方100%赊销的请求,八万六千美金的货物如约送达葡萄牙客户的手中,但是货款却并未如约到达浙江公司的口袋里。
浙江公司多次联系对方催要货款,对方起初说资金周转困难,索要30天账期,却不想30天后,连人带货直接消失。
2023年9月浙江公司找到催全球寻求帮助,想以商业账款的形式处理此案,追回欠款;却不料在评估阶段,就被判定为这是一起诈骗案件!
诈骗依据
(1)买家邮箱后缀与官方不一致。
Mr.B的邮箱后缀:info@continentesa.pt
①通过调取该葡萄牙大型商超的企业信用报告,发现该企业的邮箱后缀为:public.relations@sonaedistribuicao.pt

(信用报告中信息)

(联系人名片信息)
②官网核查:
官网旗下公司邮箱后缀为:lojas.continente.pt
葡萄牙公司官网中的旗下公司联系方式与债务人所提供的公司资料CONTINENTE S.A能对得上的,其邮箱后缀比债务资料的邮箱后缀少了sa两个字母;


(官网图片)
(2)网站背调,域名存在问题。
通过格兰德网站背调工具查询显示,continentesa.pt域名出现domain default page提示。
域名显示这些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就有一种就有可能是因为网站是错误的而被删除。
而查询葡萄牙官网旗下的continente公司则有很多关联邮箱;这一点让人不得不怀疑,该对接人是否是真实的葡萄牙公司的人。

(网站背调信息图)
(3)文件签字印章疑似抠图。
正规的大型企业,对待供应商的筛选十分严格,有的甚至需要竞标,而这单交易不仅没有复杂的流程,甚至没有签署合同;仅有采购单、发票等文件,且采购单上两页的签章一模一样,疑似抠图,p在文件上;而发票上连签章都没有,十分潦草。
(两页签章一模一样)
综合以上信息,我司催收律师认为该案极有可能是骗子冒用该葡萄牙大型企业的信息,伪造相似邮箱,进行诈骗;
同时,翻阅双方沟通记录时,催收律师敏锐的发现,Mr.B曾直言让浙江公司去调查自己公司的信用情况,以此说服浙江公司接受100%赊销的条件;根据我司以往遇到同质案件的经验,这种话术完全是骗子常用手段。

(沟通往来记录)
案例二
丹麦骗子空手套货还不够,还想继续套娃
2023年3月,宁波公司与Mr.G在德国某展会相识,对方主动来洽谈业务,并自称是丹麦某大型企业的代理。
宁波公司秉承着小心谨慎的原则找了国内某保险机构调取了丹麦公司的信用报告,结果显示该公司确实信用情况良好且公司规模极大。
鉴于此,双方很快缔结了交易,约定100%赊销,发货后30天付款;宁波公司如约发货,15天货物到港后Mr.G顺利提货。
却不想到了应付款日,不仅一再拖延支付货款,后来竟还要求宁波公司给另一家名叫K****BAL的瑞士公司再发一个柜子的货物;对方多次催促宁波公司,声称丹麦公司的货款将会在其给瑞士公司发货后,由瑞士公司一并支付。
宁波公司感觉此事风险太大,便一直未答应,而持续僵持,对方也不愿松口支付先前已发出的15万美金的货款,无奈之下找到我司想要委托催收。
诈骗依据
(1)联系人邮箱不符合大型企业邮箱格式。George,正规的大型企业,邮箱中应有自己公司的相关信息,自己独立的域名;而这单交易不仅只有George一个对接人,且邮箱也只是私人邮箱的格式,令人怀疑。
(2)催收律师查看了George的名片,也没有任何与该丹麦公司有关的信息;且调取的丹麦公司的信用报告中高管的信息,也没有这个名字。

(联系人名片)
(3)我司调取了联系人George后期提到的瑞士公司K****BAL,发现该公司是做美容化妆品生意,而要求宁波公司供的货却是五金,这一点也极其反常。
为佐证以上种种怀疑,丹麦当地催收律师直接联系了George所说的那家丹麦大型公司,该公司经理表示,从未与宁波公司建立过合作,不认识George,这个人也不是他们的代理,更不知晓 george-business@email.com这个邮箱。
至此,确定该案确实是George冒用丹麦公司的名义,诈骗15万美元的货物还不够,竟还妄想让宁波公司继续发货。
案件总结
以上两案件是近期我司接到的两个典型的诈骗案例,由此可以总结出,国际贸易的骗子进行诈骗的手段,不外乎:
(1)冒充一个海外大型企业(子公司)的人员或代理,并注册一个与该公司相似的邮箱
(2)100%赊销,交易过程极其迅速,没有复杂的筛选流程
(3)伪造一个大型企业的签章
(4)货发第三国或第三方
如何在交易前期,识别买家是否为伪造身份诈骗?
1、从资料和过程入手
① 正规的大型企业,筛选采购上的流程复杂;可能会要求提供公司资质、产品资料等等;如果简单了解,就催促缔结交易,那么极有可能是诈骗;
② 交易过程中,认证查看交易文件是否合规齐全,其中文件中的签字盖章是否清晰,以及对比每页签章的是否均一样(对比印章的浅淡程度,以及签字的字体),若每页看起来一模一样,则有可能是p图。
2、利用信用报告/网站反查
核实联系人真实身份。仅仅调取合作方的信用报告,查看对方的资质水平,并不能确定该笔订单是否是真实的交易;
想要识别联系人是否真的是该公司人员,该笔交易是否真实,需要利用信用报告多一步反查,即查看信用报告中基本信息与联系人提供的是否一致,例如联系人所提供的邮箱、网站是否与信用报告中公司的邮箱、网站是否有出入,若有则需要警惕。
同时也可以去官网查询比对信息,若是存在差异,则说明该笔交易存在风险。
3、背调工具反查
利用邮箱/网站企业名称等背调工具,查询联系人提供的信息,若成功查到匹配的官网及关联邮箱,则证明该笔交易安全系数较高。
4、委托专业涉外风控机构。
利用当地的资源,联系交易公司确认订单是否属实。该手段是最直接、有效的预防诈骗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