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欧盟准备好3亿欧元的ECA试点项目

欧盟准备好3亿欧元的ECA试点项目

风险预警
2024-01-23

GTR网站 2024年1月17日文章:欧盟准备好3亿欧元的ECA试点项目(作者Felix Thompson)。

   

欧盟正在推进为出口信贷部门推出首个风险分担工具的计划,该试点计划旨在促进中小企业向饱受战争蹂躏的乌克兰出口。


欧盟委员会正在与欧盟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欧洲投资基金(EIF)一起制定该计划,预计该基金将为涉及乌克兰买家的出口信贷交易提供担保。


该计划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和中型企业对乌克兰市场的出口,也是欧洲集团为帮助小型企业抵御COVID-19 危机和乌克兰战争带来的经济影响而做出的广泛努力的一部分。


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投资基金仍在研究乌克兰中小型企业融资机制的 "确切技术细节",但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向 GTR 证实,3 亿欧元的试点计划将于 2024 年的某个阶段推出。


"一旦[技术细节]得到澄清,欧洲投资基金将发起专门的意向征集。在该征集活动中被选中的出口信贷机构将能够为中小企业和小型中型企业提供支持"。


欧盟委员会表示,这将是欧盟向出口信贷部门提供的首个欧盟级别的风险分担工具,并凸显了布鲁塞尔如何日益寻求利用其 27 个成员国的出口信贷机构(ECAs)的力量,来推进绿色能源、海外投资以及与中国和美国竞争等政策目标。


过去三年来,欧盟委员会一直在审议欧盟出口信贷机制的计划,去年,一项独立的可行性研究得出结论,欧盟委员会可能会考虑为出口信贷机构设立再保险功能。当时,奥地利的出口信贷机构 OeKB 建议,"在不增加太多官僚机构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一个乌克兰机制。


乌克兰试点项目将为欧洲出口信贷机构带来福音,并且已经引起了它们的兴趣。虽然一些机构在 2023 年恢复了对乌克兰市场的承保,但战争风险仍然高得令人望而却步。


芬兰金融公司(Finnvera)贸易融资和国家风险管理主管Eeva-Maija Pietikäinen对这一创新的新风险分担工具表示欢迎,并称它有助于促进芬兰的贸易。她告诉GTR:"对欧盟来说,以这种方式使用欧洲投资基金是一件相当新鲜的事情。"


她说,该机构将 "进行谈判,并试图从欧洲投资基金的这一风险分担倡议中分一杯羹",并指出这3亿欧元将由欧盟所有成员国平分,因此 "目前还不清楚我们能分到多少"。


Pietikäinen解释说,目前的建议是由欧洲投资基金承担ECA在某些交易中最多80%的风险--因此Finnvera很可能还需要芬兰政府来承担剩余部分。


奥地利 OeKB 银行的发言人也 "非常有兴趣 "参与 EIF 试点。


荷兰机构安卓(Atradius)10月份获得荷兰政府额外拨款6000万欧元,用于支持与乌克兰重建有关的出口。


Atradius 发言人说:"我们与荷兰政府正在密切关注在荷兰进行试点的可能性,同时也在逐案研究其适用性。"

 

为时尚早?


不过,其他机构表示,现在判断它们是否会寻求使用欧盟-乌克兰机制还为时尚早。


丹麦出口与投资基金(EIFO)国际监管与关系部高级总监Mariane Søndergaard-Jensen说:"对于这项特殊的欧盟出口信贷计划来说,现在还为时过早。"


她说:"我们还不知道试点的具体细节,但我们正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看看它是否合适,并希望它能为欧盟和乌克兰中小企业之间的更多业务打开大门。"


波兰的 ECA Kuke 说,它将考虑参与欧盟的试点,但认为各机构没有必要等待。


"这可能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可以鼓励一些出口信贷机构重新为乌克兰风险敞开大门。然而,我们的情况并非如此-- Kuke早在 2022 年 6 月,即俄罗斯入侵后仅四个月就恢复了出口信贷保障,并在那之后为价值 6.5 亿美元的货物供应提供了保险。"ECA 首席执行官 Janusz Władyczak 说,"在此期间,我们对乌克兰风险仍有余力,损失率也很低。"


Kuke与美国进出口银行、加拿大出口发展银行和英国出口金融公司一起,成为首批恢复对乌克兰借款人承保的出口信贷机构。去年,包括丹麦、法国、比利时、瑞典和芬兰在内的多个国家纷纷效仿,共承诺提供数亿美元的额外承保能力。


由于几乎没有迹象表明商业保险公司会很快重返乌克兰市场,因此预计出口信贷机构将通过帮助出口商为一系列项目(尤其是道路、桥梁和工厂)供应货物,在基辅约 4,110 亿美元的重建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