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中国公司挑战印度严格的进口法规

中国公司挑战印度严格的进口法规

风险预警
2024-07-15

Sundayguardianlive网站2024年7月14日文章:中国公司挑战印度严格的进口法规。五大中国公司颠覆(印度)莫迪总理的严格进口法规。(By Abhinandan Mishra 

 


尽管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于2014年9月发起了 "印度制造 "倡议,但中国公司正在极大地破坏印度国内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数据显示,尽管中国政府对印度构成了战略挑战,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成果,这主要是因为印度公司犹豫不决,不愿意将其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关注点多样化,不愿意拓宽其产品组合以减少对中国商品的依赖。


根据印度商务部的最新数据,印度对中国的出口额为 25.7088 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 3.44%。相比之下,进口总额为 162.7659 亿美元,占印度进口总额的 14%,使中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进口来源国。


根据研究报告,中国在 5 月份重新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时隔两年之后超过了美国。2024 财年,印中双边贸易额达到 1184 亿美元。其中,自中国进口增长 3.24%,达到 1017 亿美元;对中国出口增长 8.7%,达到 166.7 亿美元。


印度从中国进口了价值 42 亿美元的电信和智能手机零部件,占该类进口总额的 44%。同样,从中国进口的笔记本电脑和个人电脑达 38 亿美元,占印度该领域进口额的 77.7%。目前,印度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高达 850 亿美元。


为了应对中国的反倾销政策,印度政府于 2018 年 5 月重组了多个机构,成立了贸易救济总局(DGTR),这是一个准司法机构,独立开展调查,然后就不公平贸易行为问题向中央政府提出建议。它是管理所有贸易补救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税和保障措施)的唯一国家机构。


根据最新数据,商工部下属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总局正在调查 124 起反倾销案件,其中 92 起案件专门涉及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的产品。


DGTR 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世贸组织安排、《海关关税法》和规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和国际协定的相关框架下,通过透明和有时限的方式使用贸易补救方法,为国内产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以抵御来自任何出口国的倾销和可诉补贴等不公平贸易做法的不利影响。


如果该机构发现有充分的表面证据表明倾销国倾销了涉案商品,国内产业受到了损害,并且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该机构就会对倾销指控以及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展开调查,然后向中国的出口商和印度的进口商了解情况。


DGTR 调查的要点之一是,所涉商品在所涉国家的正常价值是否明显高于净出口价格。如果它确信一个国内国家的价格远远高于出口价格,那么这就是一个明显的倾销案例。


商业情报和统计总局的调查在技术上称为 "日照审查"(sun-shine review),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有时甚至需要十年,在此期间,所有相关方都要提交申述,并附有商业情报和统计总局(DGCI&S)的记录,该局负责跟踪交易进口数据。


进口商必须提供最近两个财政年度的审计账目,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所有相关报告。此外,他们还必须详细说明其在印度的分销渠道,从工厂大门到最初转售给客户。这包括描述产品的实际流动情况和相关的财务交易,如发票和付款。


此外,进口商还需要全面描述被调查产品进口到印度并在本国市场销售的情况,包括产品规格。他们还被要求确定任何潜在的替代产品,并评估本国生产商或出口商与印度生产商相比是否具有任何比较优势。


官员们说,在许多与中国有关的案件中,他们发现 "倾销幅度"(即相关商品出口价格与国内市场正常价值之间的差额)至少为 30%,最高可达 100%。


调查人员还发现,随着 "日落复审 "(sunset review)调查期的临近,以检查是否需要修改或取消反倾销措施,所涉国家的生产商/出口商会战略性地减少对印度的出口量。消息来源称,由于日落复审调查定期进行,所有相关方都能够预测时间,并据此安排出口。在许多情况下,虽然在调查期的前两年进口量很大,但在最后两年进口量急剧下降,这证实了中国出口商在预期日落复审的情况下人为地制定出口策略的观点,而日落复审的时间是可以预测的。


《星期日卫报》对官方记录的分析表明,在大多数反倾销调查案件中,大约有 12-20 家印度公司在各自领域从中国进口商品,而中国生产商的数量很少超过 10 家。


消息人士称,要找出进口中国商品的大公司并阻止他们这样做非常容易。


据有关官员称,如果没有这些反倾销措施,印度国内产业将无法在中国不公平进口产品的冲击下维持其市场份额。


消息人士援引调查结果说,在许多情况下,反倾销总局的调查结果不被有关部门接受,而且没有说明任何理由,从而浪费了反倾销总局的整个程序和努力。在许多情况下,这要归咎于印度进口商游说集团施加的压力,他们不想失去廉价产品,而廉价产品反过来又以高昂的价格出售,最终导致暴利。许多这样的进口公司都是由在商业活动中拥有巨大利益的老牌政客推动的,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该领域需要进口用于安装太阳能发电站的铝制太阳能电池板框架。


由于这种做法,国内制造商受到的影响最大。一家用于安装太阳能发电厂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说,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了 95% 的太阳能电池板。这导致印度制造商几乎没有竞争空间,最终不得不退出制造业,加入进口商的行列,进口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


据他说,除非政府对中国产品征收更多的税款并提高进口关税,从而自动提高产品卖给印度消费者的价格,进而鼓励进口商投资购买印度公司的产品,否则中国产品进口到印度市场的现象将永远不会停止,也不会促使印度公司投资于自己的制造业。


这些制造商表示,除非买方停止购买,否则卖方也不会停止销售,而这不可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干预来实现。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