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越南“高压打假”背后的合规挑战与法律风险

越南“高压打假”背后的合规挑战与法律风险

外贸资讯
2025-05-26

2025年5月15日,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签署了第65/CD-TTg号总理指令,随后于5月17日又发布了第13/CT-TTg号指令,全面启动为期一个月的“全国打击走私、打假、打侵权”专项整治行动。越南财政部、海关总署等关键执法部门迅速响应,海关总署于5月发布了第5214/CHQ-ĐTCBL号文件,明确各地海关需在高峰期内集中资源,全力打击非法进口、走私、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

这场“专项行动”,不仅仅是执法高压的体现,更标志着越南正在全面向合规、透明、国际接轨型贸易体制迈进。本文将从律师专业角度,结合实际案例、法律依据、企业常见误区,全面解析本轮打假行动背后的法律信号与企业应对策略。

一、国家级统一部署:越南“打假月”首次形成执法合力

据官方文件披露:

  • 指令65/CD-TTg与13/CT-TTg明确要求:自2025年5月15日至6月15日,全国范围内展开打击走私、假冒、侵权专项行动;

  • 财政部计划01/KH-BTC提出:重点打击危害公共健康的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非法进口;

  • 海关总署文件5214/CHQ-ĐTCBL提出六项重点工作机制,涵盖风险信息采集、HS编码监控、市场价格比对、原产地查验、进口发票审核、增值税退税甄别等。

这是一场政令统一、跨部门联动的执法合力,核心关键词:“源头打击”“风险建模”“全链条追责”。

1. 政策出台的宏观逻辑

越南政府于2025年5月15日签署第65/CD-TTg号总理指令,随后发布第13/CT-TTg号指令,启动为期一个月的 “全国打击走私、打假、打侵权” 专项整治行动。这一举措是越南落实WTO规则、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步骤,旨在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遏制走私活动,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财政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协同执法,海关总署第5214/CHQ-ĐTCBL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风险信息采集、HS编码监控、原产地查验等六项工作机制,体现出越南政府对跨境贸易合规性的高度重视。

2. 执法行动的显著特征

  • 跨部门协同执法:形成由总理办公室统筹,财政、海关、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动的执法网络,打破传统单一部门监管模式,实现从货物进口到市场流通的全链条监管。

  • 技术驱动风险防控: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进出口货物的价格、原产地、知识产权状态进行智能比对,提升监管精准度。例如,胡志明、海防、岘港等主要港口已启用原产地自动识别校验系统,实时筛查可疑申报。

  • 刑事责任严厉化:对走私、假冒等行为采取 “刑事优先” 原则,《2015年越南刑法》(修订版)第188条、第190条分别对走私罪和生产、买卖假冒商品罪规定了最高15年、20年监禁的刑罚,涉及食品、药品等特殊领域的侵权行为可适用终身监禁,凸显越南对跨境贸易违法犯罪的零容忍态度。

二、法律依据:越南打击走私和假冒行为的主要法规

1.《2015年越南刑法》(修订版)

第188条:规定走私罪,最高可判15年监禁。

第190条:规定生产、买卖假冒商品罪,最高可判20年监禁或终身监禁(若涉及食品、药品等特殊产品)。

2.《越南商品质量法》(2007年)

明确商品必须标明合法原产地、质量等级、技术标准。

3.《2020年进出口税法》

明确关税评估应以海关参考价为基础,杜绝低报行为。

4.《2020年海关法》及实施细则

规范进出口申报流程,授权海关可依职权进行实体查验与价格重估。

三、高频风险场景:企业最易“踩雷”的四大领域

1. 二手设备高估价“换标签”行为

背景:越南原则上禁止一般性二手设备进口,若强行走私,属刑事犯罪。

常见操作:

  • 将旧机翻新,冒充新设备申报进口;

  • 人为抬高发票价格,企图“虚增资本支出”,换取后期退税或享受投资激励。

法律后果:

  • 一旦被查实伪造报关文件,触犯《刑法》第188条和第191条;

  • 若用于骗取退税,构成税务欺诈,可连带追究财务主管、报关员刑责。

2. 商标侵权与假冒原产地产品

背景:2025年起,越南政府特别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与原产地规范。

风险表现:

  • 擅自贴附欧美大牌商标(如Nike、Adidas、Dior等);

  • 将“中国制造”商品贴上“Made in Vietnam”进行原产地伪造出口。

实务中,胡志明、海防、岘港三大港口已启动自动识别原产地校验机制,由海关估价处配合商业部统一比对疑点申报商品。

3. 虚构交易链条骗取增值税退税

常见表现:

  • 利用三角贸易结构,制造“出口假象”;

  • 货未出境即虚开增值税专票进行退税;

  • 委托“假代理”公司代为申报,掩盖真实收付款方。

这一领域是本次打击行动重点,因其已与跨境洗钱、地下金融高度关联。

4. 委托代理进口公司“身份错配”

大量中国企业通过越南本地贸易公司或货代公司作为抬头进口主体,常见问题包括:

  • 报关单主体与真实付款人不一致;

  • 税费由第三方垫付,资金流存在“对敲”嫌疑;

  • 发票真伪与成本不匹配,形成企业账面黑洞。

一旦被查,轻则罚款、补税,重则冻结进口主体资质,列入高风险客户。

四、律师建议:如何构建跨境合规的“免疫系统”

1.正确评估“可进口性”与“关税负担”

  • 提前取得《商品归类指导意见书》(Giấy tư vấn phân loại hàng hóa);

  • 对二手设备、敏感化工品类、保健类产品重点核查;

  • 结合《越南关税编码表(HS)》与《进口税率表》核算成本。

2.构建“合规三文档”体系

海关查的是文件,罚的是责任链。

建议企业建立以下三套完整合规资料:

  • 实物流证明链: 包括运输单据、箱单、提单、装船照片、质检报告;

  • 资金流路径链: 合同、汇款记录、银行流水、支付说明;

  • 发票链条合法性: 尤其注意发票抬头、税号、认证电子发票(hóa đơn điện tử)。

3.做好合规审计与自查申报制度

  • 每季度核对已完成进口的单据、报关信息与企业财务系统记录是否一致;

  •  对于委托代理进口项目,明确委托协议并附法律条款;

  •  提前聘请越南当地律所、税务顾问做专项合规尽职调查。

五、律师视角下的趋势研判

根据最近实施的“高峰月专项打击行动”的结果分析,未来越南海关的工作趋势将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 一方面,海关的监管方式将从传统的查货转变为更加深入的查账,同时,从单一的查表操作发展到对整个供应链的全面审查。通过数据穿透技术的应用,实现自动化的数据比对,加速推进进口商纳税信用体系的建设。

  • 另一方面,海关与其他相关部门如税务、公安、工商之间的协作机制将变得更加紧密,这种多部门协查制度将逐渐成为工作中的常态。

一张简单的发票现在可能成为触发三个部门联合调查的导火索,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将变得更加严格和细致。此外,海关还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最后,境外的中资企业将被纳入海关的重点监控名单,尤其是那些注册资本较大、涉及行业较为敏感的企业,如医药、食品、设备等行业。这些企业由于其在行业中的重要性和潜在的风险,将成为海关监管的重点对象,以确保贸易活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海关将通过定期的审计和检查,以及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来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监管,确保其经营活动符合越南的法律法规。

六、结语:合规不是负担,而是通行证

“走私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合规时代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监管力度的加强,走私行为已经不再是一个可行的选项,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注重合法合规的新时代。

面对越南全面升级的监管体系,中国企业不能再采取“试水式”的投资与运营策略,也不能再依赖于“熟人关系+运气冲关”的传统方式。唯有建立起一个全面的合规闭环,这个闭环需要覆盖贸易、财税、法律、仓储、货代等全流程,才能确保在越南这片新兴市场中稳健前行,实现长远发展。

企业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合法合规的经营方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同时避免因违规操作而带来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愿我们每一个在东南亚深耕的企业,都能在阳光下诚信经营,在法律的框架内稳健前行。合规不仅是应对监管的必要手段,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通过系统化的合规管理,企业不仅能有效规避风险,还能提升内部运营效率,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我们希望所有在东南亚地区发展的企业,都能够秉持诚信和透明的原则,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为构建一个公平、健康的商业环境做出贡献。

者:

陈馨馨,兰迪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越南办公室负责人;专业领域:跨境收购并购、重大跨境商事争议解决、跨境投融资、国际货运代理争议解决

特别声明:本文及其内容仅为交流目的,不代表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分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建议或决策依据。

原标题:兰迪研究丨越南“高压打假”背后的合规挑战与法律风险:从律师视角看跨境贸易合规新局势

本文转自贸法通公众号,其综合整理自蓝底律师,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微信扫码,测评催收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