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跨境小包裹告别免税时代?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如何应对?

跨境小包裹告别免税时代?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如何应对?

外贸资讯
2025-08-13

近期,全球跨境电商市场再掀波澜。美国方面宣布,将从8月29日起暂停对价值800美元及以下进口包裹的免税待遇,欧盟也在不久前表示,取消对价值低于150欧元进口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并收取额外费用。美欧这一系列的政策调整,看似只是关税征管的细微变动,实则反映出全球贸易中保护主义暗流涌动,其影响远不止于“小包裹”本身。

美欧取消小额包裹的免税“待遇”,表面上打着规范税收、保护本土产业的旗号,实为借“保护”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家乐福CEO亚历山大·邦帕德甚至“建议学特朗普征税100%”,直白暴露了通过提高进口成本挤压外来产品市场空间、为本土产业筑墙的真实意图。然而,在全球产业链已深度融合的今天,跨境小额包裹承载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分工的机会。这些企业通过小包裹将特色产品销往全球,既不会冲击本土产业根基,又丰富了全球供给。美欧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本质是将市场竞争异化为“闭门造车”,违背了世贸组织所倡导的自由贸易与公平竞争原则,只会加速全球贸易体系的碎片化。

美欧此举陷入顾此失彼的短视陷阱,负面影响将沿着产业链、消费链层层传导。对消费者而言,相关政策的调整将直接推高购物成本。要知道,小额跨境包裹多为快时尚、家居饰品等个性化商品,价格亲民是其重要优势。免税取消后附加税费将导致终端价格上涨,挤压消费者选择权。中国商务部即曾指出,美国这一做法将“严重影响美国消费者利益”,如今亚马逊等零售商预警成本上升传导至终端便是鲜明例证。对海关部门而言,小额包裹数量庞大、品类繁杂,新增税费征管意味着需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核验商品价值、计算税额,将加剧海关工作压力、延长清关周期,降低跨境贸易效率。从全球贸易生态看,该政策与消费大趋势背道而驰。跨境电商和传统贸易相比具有发货快、节省费用的独特优势,更容易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2.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67%,印证了跨境电商对全球消费趋势的高度契合。美欧人为设限不仅不利于这一新业态发展,还将损害多双边整体经贸氛围。

面对全球小额包裹免税政策调整的态势,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又该如何应对呢?短期来看,依赖小额包裹模式的中小跨境电商企业无疑将面临挑战。中国12万家跨境电商出口企业中,多数是对价格较敏感的小企业,其面临成本上升、订单流失的困境,部分品类出口或出现阶段性下滑。然而,这种影响并非不可控。中国跨境电商已形成从供应链到物流的完整生态,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政策红利、智慧物流平台的效率提升,可为企业缓冲压力。长期而言,该政策的调整反而可能倒逼行业转型升级,推动跨境电商加速提质增效。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的加强企业与境外智慧物流平台对接、强化合规培训、依托产业带与综试区合作、深化自贸协定跨境电商条款等举措,也为行业发展夯实基础提供了遵循。企业可借此机会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进一步降低对价格优势的依赖,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中国品牌”转变。

国际贸易是依托资源禀赋、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形成的互利合作,而非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美欧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或许能换来短期的“保护”,却挡不住全球消费者对多元选择的持续追求,更拦不住中小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坚定步伐。唯有摒弃短视的保护主义,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全球贸易体系,才能让国际贸易的红利真正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来源:国际商报,作者:栾雨石

编辑:农潇齐、刘钰遥

本文转自贸企通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