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危机:出口信贷机构是全球贸易的引擎

Berneunion网站2024年7月15日文章:超越危机:出口信贷机构是全球贸易的引擎。出口信贷机构(ECAs)传统上在金融危机期间作为最后的保险人介入,但现在可以发展成为更加积极主动的贸易创新者。通过利用来之不易的专业知识,它们可以创造新的市场,推广可持续的做法,从而建设繁荣的全球经济。(BY Yoon Myoung Cho(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史硕士研究生,前 K-SURE 人力资源开发团队总监))
重大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大幅萎缩。尽管中央银行提供了流动性供应和支持,但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全球贸易量明显下降,且不易反弹。贸易融资与商业和金融密切相关,在金融危机期间尤其脆弱。经济恢复正常的速度决定了减少的进出口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的程度。因此,快速复苏具有挑战性。
在金融危机期间,各国通过作为 "最后贷款人 "的中央银行迅速提供流动性,以尽量减少危机的蔓延。此外,它们还利用官方出口信贷机构作为 "最后的保险人",最大限度地支持贸易交易。在瞬息万变的全球贸易环境中,出口信贷机构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仅限于充当最后的保险人,还是应该想方设法积极应对反复出现的危机,增加贸易利益?
为贸易提供重要的生命线
"最后贷款人 "职能随着 19 世纪英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而出现,英国开始出现创造信贷的金融机构。该术语指的是在金融市场危机中,中央银行作为向缺乏流动性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的最后选择所发挥的作用。这一职能的重要性在 1866 年的金融危机中凸显出来,当时英格兰银行拒绝了向遭遇流动性短缺的伦敦大型贴现银行 Overend, Gurney & Company 提供贷款,导致包括银行在内的 200 多家企业破产。同样,出口信贷机构的 "最后保险人 "职能,涉及为私人保险公司或银行无法承保的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提供保险和担保,以支持贸易交易的连续性。
从历史上看,在金融危机期间,当需求超过供给时,出口信贷机构的 "最后保险人 "职能在贸易部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韩国在战后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这一时期被称为 "东亚奇迹"),但由于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灾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管理下,金融重组导致银行减少出口融资。韩国贸易保险公司(K-sure)成立了出口保险特别工作组,以加强对所有阶段(装运前、装运后、索赔和追偿)的支持,缓解出口公司的财务困难。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欧洲私营保险公司减少了出口保险,20 国集团决定通过出口信贷机构提供 2.5 万亿美元的流动资金,填补私营保险公司减少或暂停短期出口保险留下的市场空白。在 Covid-19 大流行的情况下,K-sure 在 2020 年为 19,000 家公司提供了支持,并采取了全面措施,如延长装运前出口信贷担保限额而不降低限额。
出口信贷担保机构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仅仅扮演 "最后保险人 "的角色是否足以让出口信贷机构实现其目标?其主要重点是否应放在补充私人保险公司无法提供保险或担保的市场失灵方面?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中央银行,并没有严格遵守被称为 "巴格霍特规则(Bagehot’s Rule)"的经典最后贷款人原则(只向有偿付能力但流动性差的机构提供贷款,以高利率防止过度借贷,并要求提供优质抵押品)。只支持有偿付能力的机构或适用惩罚性利率的原则已大大放宽,从而可以采取更积极的政策来迅速管理金融危机。
同样,出口信贷机构也应超越其作为最后保险人的传统角色,积极主动地创造出口市场。自 1919 年英国 ECGD 成立以来,ECA 已有约 100 年的历史,拥有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和法律理解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国家风险评级、买方信用评级、索赔和债务追收方面的精通技能。利用这些技能,ECA应在促进贸易经济效益和推动可持续金融实践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一些出口信贷机构已经在为发挥 "贸易创新者 "的作用做出各种努力。例如,K-sure最近与多家私营金融机构合作,促进出口一揽子融资,重点是通过公私伙伴关系模式创建一个新的出口融资市场。此外,由于较早采用数字技术,K-sure 在数字政策融资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它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完成了承保、理赔和风险管理等基本业务的自动化,并在无纸化和非面对面方式的基础上大幅增加了直接保险和担保的提供。另一个例子是,加拿大、丹麦、瑞典和英国的出口信贷机构于 2023 年成立了净零出口信贷机构联盟(NZECA)。它们追求到 2050 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全球目标,并通过鼓励贸易去碳化引领可持续贸易融资。
贸易一直是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除了通过交易创造利润,贸易还为整个经济带来多方面的好处。它创造了市场,降低了失业率,加快了经济增长。ECA应加强其作为贸易创新者的作用,成为充满活力的经济枢纽。通过这样做,它们将提高世界经济的可持续性,并帮助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