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加拿大出口发展公司(EDC)认为建立当地关系是推动亚洲发展的关键

加拿大出口发展公司(EDC)认为建立当地关系是推动亚洲发展的关键

风险预警
2024-09-04

Gtreview网站2024年8月21日文章:加拿大出口发展公司(EDC)认为建立当地关系是推动亚洲发展的关键。(者:Jacob Atkins


   

Export Development Canada sees relationships as key in Asia push

加拿大出口发展公司(EDC)正在加大亚洲市场的拓展力度,以遏制加拿大在全球出口份额中长期下滑的趋势。

加拿大出口发展公司既是出口信贷机构,也是贸易促进机构,该公司上个月任命乔治-莫尼兹(George Monize)为印度-太平洋地区负责人,常驻新加坡地区总部。


该机构计划今年在胡志明市、马尼拉和东京开设办事处,并于2023年将办事处扩展到雅加达和首尔。新增设的办事处将使亚洲办事处的总数达到 11 个,这些办事处通常是由加拿大外交使团中的三个人组成的团队。


扩大 “贸易、投资和供应链弹性 ”是加拿大政府 2022 年通过的印太战略的主要优先事项之一。据《日经新闻》(Nikkei)报道,EDC 首席执行官 Mairead Lavery 去年感叹说,加拿大在全球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已从 2000 年的 4% 降至 2.3%,在经合组织国家中排名垫底。


例如,根据经济复杂性观察站(Observatory of Economic Complexity)的数据,加拿大在中国进口国的购物清单上排名靠后,澳大利亚、巴西、智利和俄罗斯等资源丰富的国家向中国出售的商品远多于加拿大2022年出口的254亿美元。


莫尼兹告诉GTR,加拿大出口发展公司(EDC)正在实施一项为期五到七年的战略,试图通过首先在整个地区建立关系来扩大加拿大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出口。他拒绝透露 EDC 的目标是否是达到特定的业务价值或出口价值,但表示以后可能会制定目标。


莫尼兹说:"我们的目标确实相当激进,因为我们希望把它建立起来。但我们仍处于早期阶段。"他将其描述为在亚洲建立运营和发展足迹。


"要想真正取得成功,真正了解市场情况,就必须在当地建立对应机构。"


"我见过这样的例子:一些公司来到亚洲,试图达成一笔交易。这就好比,'很好--你们的本地人或本地公司是谁呢?没有吗?不用了,谢谢'。"


"印度洋-太平洋地区非常注重(当地)关系,"EDC在其 2023 年年度报告中说,“战略关系的发展需要时间,从长远来看,它们对我们的成功至关重要。” 


目前,EDC 大约有 70-80 名员工从事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工作,其中包括在渥太华总部的一个小团队。当地的 “代表处”(EDC称之为 “代表处”)通常包括一名加拿大代表和一些拥有人脉、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当地员工。


大多数出口信贷机构在主要市场都设有国内代表,通常设在外交国家内。但 EDC 认为自己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新加坡地区办事处是一个独立的分支机构,拥有自己的承销团队。


莫尼兹还希望,EDC 在亚洲的协同推进能引起加拿大商业银行的兴趣。他说,蒙特利尔银行(BMO)和道明银行(TD Bank)是在一些亚洲市场拥有大量业务的加拿大贷款机构,但总体而言,加拿大银行往往以国内市场为主。


“我们希望能稍稍改变这种状况。在我们的支持下,再加上一些交易和机会的出现,[加拿大贷款机构]或许会有更大的意愿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开展更多业务。”


EDC发言人说,去年,EDC “促成 ”了超过170亿加元(124亿美元)的交易,支持加拿大出口商向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出口。


加拿大是矿产和金属的主要出口国,同时也是农业大国。莫尼兹认为,鉴于加拿大在成品和未加工食品方面的 “卓越品牌”,加拿大可以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一些欧洲国家等出口国一较高下,以满足亚洲不断膨胀的中产阶级对高品质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根据其年度报告,EDC 还将其亚洲支持的重点放在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清洁技术上。去年,该组织与众多出口信贷机构一道,为一项价值36亿美元的商业融资计划提供了保险,以在中国台湾附近建设一个海上风电项目。


莫尼兹说:“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关注的,做更多这类交易。”他指出,EDC 并不总是要求最低限度的加拿大成分占比的含量才能支持交易,有时如果加拿大公司正在主导一个项目,或者供应链与该项目有关联,EDC 也会同样支持。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