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贸易融资的最新欺诈问题

贸易融资的最新欺诈问题

风险预警
2024-12-11

GTReview网站2024年12月3日文章:贸易融资的最新欺诈问题。by John Basquill

  

 

 

备受瞩目的欺诈案件占据了贸易金融领域的头条新闻,但一连串规模较小、手法老练的骗局仍在悄然发生,尤其是在应收账款融资领域。约翰-巴斯奎尔(John Basquill)研究了在众多市场中,越来越多地在非银行领域针对贷款人的隐藏策略、影子网络和空壳公司(shelf companies)。

 

贸易融资行业对欺诈并不陌生。从信用证的多重融资,到为不存在的货物运输提供资金,2020 年迄今为止发生了一系列高额丑闻,导致业内一些最大的贷款机构蒙受重大损失。

 

然而,一系列规模较小的涉嫌欺诈案件至今仍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通过与业内人士(包括贸易融资贷款人和与正在发生的纠纷关系密切的消息来源)的广泛讨论,以及对法院文件、内部信函和其他文件的审查,GTR 可以揭示出一种骗取贷款人现金的方法模式。

在审查的所有案件中,应收账款融资都是涉及的产品,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则是目标。

 

精心策划的涉嫌欺诈

 

在一起正在审理的案件中,一家非银行贸易融资贷款机构,对一家大宗商品贸易商提起诉讼,声称自己是一系列虚假陈述和伪造文件欺诈行为的受害者。GTR 同意在现阶段不透露涉案各方的姓名,截至记者发稿时,该贸易商尚未提交答辩书。

 

事情要从 2022 年年中说起。根据法庭文件,代表一家中东大宗商品贸易商的经纪人,向贷款人提供了一个应收账款融资机会。他们提供了财务审计文件和所有权详情,显示这是一家看似声誉良好的公司,有着悠久的贸易活动历史。

 

索赔声称,这些经纪人解释说,该商品贸易商已找到两个愿意购买材料的买家,并正在寻求应收账款融资。

 

这封邮件似乎来自 A 公司应付账款部门的一名经理,并称该公司将签署不可撤销的付款承诺(IPU),以支持应收账款的销售。

 

索赔说,A 公司的经纪人继续向贷款人代表提供文件,包括概述将出售的贸易应收账款的发票、似乎显示货物实际流动的各种装运文件以及货物检验安排的细节。

 

贷款人对所提交的文件感到满意,加上有 IPU 作担保,同意购买两笔金属销售应收账款,并将购买价直接汇给了贸易商。

 

但几周后付款到期时,放款人称只收到欠款的一小部分。

 

贷款人试图追讨剩余款项,但此时 A 公司的代表和经纪人不再回电话和电子邮件。贷款人开始怀疑自己上当受骗。

 

放款人称,经调查发现,A 公司并没有提供任何个人姓名,使用的电子邮件地址也与该公司的注册域名不符。

 

放款人还指出了其他一些可疑之处,包括收到一封看似来自交易商首席执行官的电子邮件,但署名却是交易商的经纪人--据说是为一家不相关的公司工作。贷款人现在认为,经纪人和交易商的首席执行官 “要么密切合作,要么是彼此的另一个自我”。

 

“整个报价文件充满了虚假和欺诈性文件,”贷款人现在声称。

 

“发票、[A 公司个人]的签名和装运文件都是虚构的”。

 

放款人在诉讼中对第二个买家 B 公司的贸易应收账款提出了类似指控,该公司在 A 公司交易几周后、在任何不当行为被怀疑之前为这些应收账款提供了融资。

 

代表商品交易商的同一批经纪人通过电子邮件向放款人介绍了 B 公司的两名员工。这些人随后在一次电话会议上确认,他们已同意从交易商处购买材料,并愿意执行一份 IPU。

 

经纪人再次提供了发票和装运单据,放款人同意购买两笔销售的应收账款并支付了资金。这一次,一旦付款到期,放款人称根本没有收到付款。

 

贷款人随后发现,两名声称是 B 公司员工的电子邮件地址与 B 公司的正式注册域名不符。虽然其中一个名字与公司的一名实际员工相符,但电子邮件地址却不是他的。

 

其索赔声称,发票、签名和装运文件 “都是虚构的”,不存在货物销售。

 

A 公司和 B 公司是真实的实体,但放款人认为与之交易的个人是冒充的。当放款人与真正的 A 公司和 B 公司的代表联系时,他们对 IPU 一无所知。

 

放款人称,在融资的四张发票中,他们蒙受了七位数的损失。

 

根据贷款人的说法,贷款人后来联系了真实 A 公司母公司的一名内部律师。该律师告诉他们,在同一时间,另一家融资提供商也遭到了 “几乎相同的欺诈”。

 

截至记者发稿时,此案仍未解决。

中介网络

 

GTR 与几家贸易融资贷款机构的代表,就他们在过去两年中遭遇的欺诈指控,进行了交谈,虽然每家机构的情况不同,但有许多共同的主题。

 

其中一个是使用看似无关的贸易公司,但实际上是有关联的。在上述案件中,根据公开信息以及 GTR 看到的内部电子邮件和公司数据,被告可以与其他几家从事商品交易和贸易融资的公司联系起来。

 

一位个人(他的公司是一家非银行贸易融资贷款公司)在一起所谓的应收账款融资骗局中,蒙受了损失,他认为,已知的欺诈者通常会以小额费用收购几家空壳公司(通常是已经存在但没有任何活动的公司)。

 

然后,他们建立不透明的所有权结构,让鲜为人知的同伙担任高管。公开信息让人以为这些交易商是毫无关联的合法公司。

 

然后,这些大宗商品交易商网络通过安排彼此间的交易,人为地建立起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消息来源指出,这些交易很可能是基于回收或伪造的发票,其存在只是为了制造真实业务的假象。

 

然后,中介机构(如上述案例中代表 A 公司和 B 公司的经纪人)会帮助他们安排融资。债务无法偿还,此时,使用不透明的所有权结构和 “假”首席执行官意味着贷款人几乎不可能收回损失的资金。

 

总部位于捷克的技术公司 Resistant AI 于 2024 年 9 月发布了一份报告,支持上述怀疑。

 

该报告称,欺诈者制作假发票最简单的方法,是修改现有发票并冒充新发票,通常使用在线编辑工具或软件。

 

报告补充说:“不良分子......有时会通过假发票创建空壳公司,并附上虚假的联系方式和付款细节,以便侵吞资金。”

 

这些网络并不局限于商品交易商和经纪人。

 

为了降低不付款的风险,金融机构通常坚持要求应收账款融资安排受到信用保险的保护。然而,熟悉几起正在发生的欺诈索赔案的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说,这种做法也充满风险。

 

他们举了一个例子,商品贸易商购买了保险,但在资金没有支付之后,保险公司 “竟然是欺诈者拥有的一家公司”。

 

两位消息人士都强调,代表这些可疑交易商安排融资的中介或经纪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消息来源说:“据我所知,他们是一个由......商人组成的阴谋集团的一部分,这些商人表面上各自经营不同的业务,但在社会上和职业上关系密切。”

 

其中一个例子是,据 GTR 所知,至少有两家贷款人在向一家总部位于欧洲的大宗商品交易商提供应收账款融资时,损失了七位数的金额,他们现在认为这家交易商存在欺诈行为。

 

该交易商已被清盘,这意味着之前的法律诉讼已经停止,但 GTR 了解到,该交易商也是向阿联酋政府欺诈举报服务机构投诉的对象。

 

损失资金的贷款人之一认为,该公司的前董事至少与代表上述 A 公司和 B 公司行事的经纪人之一关系密切。

 

另一位贷款人说,“有很多人都是这样操作的”。“他们以前骗过很多人......但要真正抓住他们非常困难。他们并没有真正担任这些公司的董事,而是成立了空壳公司。他们在暗处运作”。

 

参与多起贸易融资纠纷的消息人士补充道: “我的看法是,目前整个行业都隐藏着某种东西。我不清楚该集团的规模,但他们似乎相互关联......我认为他们正在整个行业内反复实施重大欺诈行为。”

 

应收账款融资的风险

 

应收账款融资行业似乎很清楚自己面临的欺诈风险。总部位于英国的 Lenvi 是一家提供贷款、风险管理和合规性软件的技术公司,该公司去年对 207 名信用贷款提供商的高级代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

 

89% 的受访者表示,在 2022/23 财年,针对其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欺诈活动,比前一年有所增加。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欺诈水平 “大幅 ”上升。

 

Lenvi 表示,不同市场的欺诈方式各不相同,部分原因是业务实践和应收账款融资监管要求存在差异。

 

但在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英国,调查发现约四分之一有预谋的欺诈案件,涉及创建虚假企业和虚构发票。

 

超过四分之一的人报告说,他们看到旧发票被回收用于融资目的,27% 的人说,欺诈者不止一次试图为相同的应收账款融资。22%的人称看到过 “新鲜空气 ”发票,即根本没有真正的潜在活动。

 

Lenvi 随后在 2024 年 8 月的一份报告中警告说,应收账款融资市场的变化,进一步增加了资金提供者管理风险的压力。

 

报告称,市场的成熟意味着大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现在已基本得到满足,这意味着寻求进一步增长的贷款人正在探索中小企业领域。该公司援引行业协会 FCI 的数据称,2023 年全球保理和应收账款融资市场将 “小幅 ”增长 3.6%,这表明针对高评级企业的市场可能 “趋于饱和”。

 

“虽然这种转变开辟了新的扩张途径,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尤其是在运营效率和欺诈管理方面。”

 

当看似合法、毫不相干的公司实际上是相互交易的货架公司时,管理这些风险就很有挑战性。

 

“成为欺诈受害者和疏忽之间是有区别的,”目前参与多起纠纷的消息人士说。

 

“[贷款人]被相当老练的骗子欺骗了,这与从事贸易时在尽职调查过程中的疏忽是不同的。骗子们会掩盖真相,制造虚假信息,所以如果你是本着诚意进行谈判,就很难识破他们。”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微信扫码,测评催收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