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风暴中的经贸世界:全球贸易战、企业破产与信用风险的多重交汇

风暴中的经贸世界:全球贸易战、企业破产与信用风险的多重交汇

风险预警
2025-04-14
风暴中的经贸世界:全球贸易战、企业破产与信用风险的多重交汇
2025年春,一场以美国为中心引发的全球贸易地震正迅速演变为席卷世界经济的复合危机。从特朗普总统4月2日宣布的“解放日”全面关税,到中美关税对峙的迅速升级,再到多个发达与发展经济体的企业破产激增、供应链重组、信用紧缩

下周文章内容以时间为线索,以主题为经纬,深入解读当前全球贸易秩序重构之下的政治博弈、经济风险与企业策略。从贸易战的直接冲击,到连锁反应中的信用危机与投资风险,再到多国政府与企业的应对机制,我们试图为读者勾勒一幅尽可能完整的全球经济风暴剖面图。

一、贸易战全面升级:美国“关税复仇”与中美对峙的剧烈碰撞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所有国家普遍征收10%关税,并对与美国存在贸易逆差的国家实施高达65%的“互惠”附加关税。尽管名为“互惠”,实则是以逆差为计算基础的惩罚性措施。正如经济学家卡伦·亨德里克斯与莫里斯·奥布斯费尔德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分析所指出,这一系列关税措施非但不能解决美国贸易逆差,反而有可能抑制美国出口、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并最终破坏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根基。

其中,中国成为这一贸易战略的最大靶心。对华关税在原有基础上再次上调34%,叠加后部分商品税率高达65%。《联合早报》指出,中国迅速反制,对所有美国产品加征34%关税,实施非关税措施,显示出中国政府“战斗到底”的决心。这一回合的博弈,已远远超出以往的象征性征税,演化为一场全面的经贸战争,其影响之广、烈度之深,为近年来罕见。

二、全球破产浪潮汹涌:企业财务脆弱性的暴露与产业链风险的传导

与贸易战并行的,是全球企业破产潮的持续升温。《安联贸易》3月发布的《全球破产报告》指出,自2022年以来,全球破产数量连年上升,2024年增长10%,2025年预计再增6%,2026年增3%。破产成因呈现多重交织:高利率、融资收紧、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贸易壁垒升高,以及企业自身在绿色转型和数字化压力下的负担加重。

在国家层面,比利时破产数量创下十年新高;日本破产数量十一年来首次突破1万家;荷兰2024年增长29%,尽管短期内略有下降预期,但如贸易战升级,2026年其破产率可能再激增21%。在美国,3月企业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的数量同比上升20%,OTB Holdings与23andMe等知名公司相继申请破产,显示经济压力正迅速扩散至零售、医疗、生技等关键行业。

更令人担忧的是,彼得·希夫等经济学家警告,美国零售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高关税带来的进口成本上升与消费能力下降将导致门店关闭、商业地产违约、失业潮蔓延,甚至可能触发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三、信用保险与信贷风险:脆弱信心下的风险转嫁与国家干预

面临破产与逾期付款风险上升,信用保险成为企业稳定运营的重要支撑工具。《西班牙政府关税援助方案》中,20亿欧元的信用保险资金被列为核心措施之一,旨在为出口企业提供缓冲。加拿大、以色列、非洲企业投保信用保险的需求上升。

在中国,科法斯调查显示,尽管整体逾期付款比例下降至44%,但付款期限拉长至76天,“超长期”逾期占比仍高达近半,显示出企业为维持客户关系被迫承担更高信用风险。报告指出,在通缩压力、内需不振、外部订单不稳等多重夹击下,供应商不得不接受更长账期与更大信用敞口。

与此同时,中国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支持,通过信用保险公司为外贸企业提供保障,也体现了政策层面对于信用风险防控的战略重视。信用保险与贸易融资政策,正日益成为维护全球产业链韧性的金融抓手。

四、政治动荡与投资风险:从街头抗议到全球资本重组的地缘逻辑

安联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发生抗议与骚乱超过8万起,政治暴力与社会动荡已成为企业关注的主要非经济风险之一。骚乱不仅影响人员安全与运营连续性,也直接造成财产损失与投资环境恶化。

同时,世界银行的报告《海岸转移》揭示了外国直接投资(FDI)因政治分裂、供应链再配置与贸易壁垒而产生的新趋势。FDI正从传统集中国家向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国家迁移,这既是避险所需,也因“近岸外包”与“友岸外包”政策推动。中国企业亦在这一过程中重新布局,在全球市场中寻找战略缓冲区。

五、贸易逻辑与全球治理:从经济民族主义到制度对抗的深层转变

《金融快报》评论文章指出,特朗普的“解放日”关税,不仅是贸易政策的调整,更是对战后多边秩序的系统性挑战。将关税武器化,以关税替代国际协定、以惩罚逻辑压制谈判空间,这种经济民族主义将带来深远的制度裂痕。

同时,关税计算逻辑忽视了服务贸易盈余、创新和金融领域的比较优势,也难以反映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高度融合的现实。当产品的原产地变得模糊、当贸易数据被双边逆差简化时,经济政策与政治逻辑间的冲突将更加尖锐。

结语: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从危机中再识全球经济

下周文章所呈现的图景,我们将会看到:宏观政策的迅速转向如何引发全球连锁反应;贸易保护主义如何推升企业破产与信用风险;民间骚乱如何加剧投资不确定性;地缘重组如何重塑产业格局。

但在不确定性中,我们亦看到希望的萌芽:政策干预的及时反应、信用保险工具的积极介入、新基建与绿色转型的潜能释放。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与洞察的时代。

未来已来,唯有理解与准备,方能穿越周期。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